比特幣暗藏巨大投資風險
比特幣“價值不菲”,在國內著名交易平臺FXBTC上,9月28日牌價為1比特幣最高可兌換765.7元人民幣。從3月暴漲到4月大跌,再到如今“幣值”趨穩,比特幣以一種貨幣的姿態走進更多中國玩家和投資客的視野。在小眾市場上,它被用于支付、匯兌、貯藏,甚至向衍生品業務演進,吸引眾多投資者參與其中。專家表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比特幣交易“最活躍國家之一”。
然而,這種不由中央銀行發行、不受監管的虛擬貨幣,并不如人們預想的那樣牢靠,不少投資者在比特幣過山車式的漲跌行情中損失慘重。
虛擬貨幣進入現實交易
雖然比特幣只是一種虛擬網絡貨幣,但在一些國家,一些商戶已經支持比特幣付款。統計顯示,全球接受比特幣的商家和飯店達到了7500家。在中國,少數商戶也開始嘗試接受比特幣。
位于北京海淀西大街的咖啡店“車庫咖啡”是國內較早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咖啡店的顧客中有比特幣的玩家,剛好我們對這種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就接受了比特幣。”該店運營團隊成員黃芬說,接受支付以來收到的比特幣還不到一個,雖然交易量很小,但是接收的比特幣很快便會被網絡買家買走,“很搶手”。
四川眉山的郭平是創維[微博]電視營銷網絡員工,他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其所銷售的創維電視接受比特幣支付,交易價格按照人民幣結算。他在電話中說:“我是做營銷的,特別要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接受比特幣支付也可以擴大品牌影響力。”但直至記者截稿,還沒有消費者用比特幣向郭平購買電視。
比特幣是一種由開源P2P軟件根據一套復雜算法自動產生的數字虛擬貨幣。2008年,一個化名為“中本聰”的人在互聯網上貼出一篇研究報告,首次勾劃了對比特幣的構想。2009年,他又為這個系統建立了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宣告比特幣的誕生。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的特點在于一是去中心化,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絡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制造比特幣;二是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三是匿名性,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四是總量有限,根據程序算法,全世界比特幣的總量到2140年將達到上限———2100萬個。
相對于實體店買賣,比特幣在網絡店鋪的交易更為頻繁。江蘇常州的蘆先生是一家淘寶網[微博]店的店主,主營外國品牌的嬰幼兒用品,他在微博上聲稱其店鋪支持比特幣交易,商品價格根據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