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十一和圖十二及大家常說的雷鋒12測試券和孔子兩款測試券。此三種印刷品同樣為該公司的印刷品,他們和前面所說的雷鋒券一樣,使用普通的梅花水印紙印刷,版面為獨立設計,無接線技術使用,盡管采用了雕刻版印刷,但雕刻方式與紙鈔上的雕刻方式有著明顯不同。同樣在該印刷品的背面標有Intelart版權信息。
圖十三是2011年底出現的印刷品,該品采用2012壬辰龍年為主題,紙張采用了菊花滿版水印紙張,同時在紙張內含有普通開窗安全線。從印刷和防偽角度來講,照比前幾款還是有很大提高的。
圖十四和圖十五是近一階段問世的新品種,此券設計和以前的相比有著很大的提高,乍一看更接近于真實鈔票了。從設計上來講也由從前的獨立版面改為了整版設計,將印刷品多張擺放在一起,上下左右之間底紋能夠拼接在一起。其中圖十五魯迅券中還增加了對印印刷技術。但該券仍采用的是普通滿版水印紙張印刷,通過對背面左下文字Intelart,可得知此券仍舊為天津長蘆智美數碼技術有限公司的產品,不得不說的是,此券在印刷和設計上照比從前的產品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通過對上述幾款由民間防偽印刷公司所印制印刷品的詳細了解,我們同樣發現它們也有一些共同特征:
(一)均采用普通票證印刷所使用的滿版梅花水印紙張或滿版菊花水印紙張,并沒有使用印鈔專用固定水印紙張為印刷載體。
(二)所有印刷品都使用較為初級的和并非主流的民用防偽印刷技術,如普通的開窗安全線、熒光油墨、燙印等。
(三)該公司所印制的印刷品,大多可以找到版權或印制信息,即常常在印刷品背面某處印有Intelart字樣,只不過不是特別明顯。
(四)幾類印刷品均采了相同字體的冠字和五位數字的序列號碼,而且冠字內容基本為該印刷品主題內容的拼音縮寫,如雷鋒券的冠字為LF、2012壬辰龍年券的冠字為干支紀年壬辰的拼音縮寫RC等。
(五)人物雕刻和印刷與鈔票上人物雕刻印刷方式有著顯著不同,更接近于機器雕刻,相對于紙幣中的手工雕刻來說更為粗糙一些,立體感也遜色一些。
四、私人在真鈔上加蓋印記而演變成的“紀念鈔”
說起私自加蓋而成的紀念鈔,就不得不說說當前最為火熱的“倫敦奧運會紀念鈔”了。
近一階段網絡上出現了很多以加蓋形式存在的五英鎊紀念鈔(圖十六)。該鈔主要特征是在由英格蘭銀行所發行的流通版五英鎊正面水印空白處加蓋倫敦奧運會標志,同時在正面左下角加印“2012 London 2012 Olympics”字樣。在鈔票背面用無色熒光油墨加印一個較為模糊的奧運會主場地圖案。
很多收藏愛好者都質疑此鈔的身世。為此,筆者也多次到英格蘭銀行網站查閱相關資料,并以電郵方式咨詢過有關部門,得到確切答復是:英格蘭銀行并未發行過此版“2012倫敦奧運會”紀念鈔票,此鈔系人為臆造。
事實上,收集英國紀念鈔的朋友會知道,英國紀念鈔更多形式是以不同冠字來區別是否為紀念鈔票的。簡單說如1997年香港回歸之時,英格蘭曾發行過五英鎊紀念鈔,但當時鈔票并無特殊印刷僅僅是在冠字號碼上做了文章,將紀念鈔冠字印刷為有特殊含義的“HK 97”配以序列號碼,其中“HK”即為香港HONGKONG的英文縮寫,97即為香港回歸之年。諸如此類,很多英國紀念鈔均已此形式為紀念鈔特征。
回過頭來再看看此枚“2012倫敦奧運會五英鎊紀念鈔”,它加蓋了奧運標志和相關文字,但看它的冠字會發現,僅僅是一個普通冠字而已,并無特殊含義。同時此“紀念鈔”所配的所謂官方裝幀冊更是以中文形式出現,如此不由得讓大家都回去懷疑它的真正來歷。
五、印制粗糙的“三無”印刷品
所謂印制粗糙的“三無”印刷品,筆者將其定義為沒有生產廠家、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正規發行渠道的“三無”印刷品。
它們的印刷可以說粗劣到一定程度,不論是設計還是印刷、紙張還是內容均可以說粗糙至極。更為神秘的是無法看出它究竟是由哪印刷由哪發行的。
如圖十七,這張是所謂“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券,從它的設計內容上看是在模仿人民幣設計。例如整體設計布局,左下角的古錢圖案,右下角印刷有盲文標志等。但相信大家會知道,人民幣左下角的古錢圖案是膠印對印圖案,正背面的古錢幣對光可以完全重合,而此印刷品上的圖案實為擺設,無任何實際意義。同時右下角盲文內容表示的是“50”之意,與所印刷內容和主題也無任何相干。正面人物孫中山肖像采用的是解放前民國時期紙幣上的圖案?傮w來說錯誤和漏洞擺出,一眼便可得知它是真正的一張花紙頭。
圖十八和圖十九是筆者在網上看到的一款名為“中國熊貓金幣發行30周年紀念”的印刷品,共分為兩種顏色,包括綠色和紅色。二者除顏色不同其他設計內容相同。該印刷品設計上依舊模仿第五套人民幣的設計,借用了人民幣紙幣上對印圖案的古錢圖形,但它并無對印僅為裝飾。同時也借用了人民幣盲文標志,但標志內容表示意思是“100”可該品是為發行30年而設計,可見該處也僅僅是裝飾作用,并無實際意義。另外還包括凹印手感線等圖案也同樣的被使用在該印刷品上。盡管諸多模仿真鈔,只是最終該印刷品看起來更像銀行職員所用的練功券罷了。
圖二十可以說是時下比較熱門的主題——倫敦奧運主題。但從設計上應該是模仿今年中國銀行成立一百周年在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發行的兩款中銀百年紀念鈔。從防偽角度來講使用的是普通的滿版菊花水印紙張,上面所用類似全息帶的防偽也僅僅是燙印在紙張表面類似全息帶的印刷技術?梢哉f這兩款四不像“紀念券”的確可以蒙蔽一批不明真相的收藏愛好者,只不過稍加思考還是可以分辨其中奧秘的。
這類“三無”印刷品還有很多,如“古代科學家”系列、“2013葵(癸)巳蛇年”券等舉不勝舉,在這里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通過對上述幾款“三無產品”的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幾點特征:
(一)、模仿是它們的最大的特征,大多數這類印刷品并沒有專業的設計人員,因此它們僅僅是照貓畫虎,模仿一些紙幣進行設計和制作,更多的是模仿正在流通中的第五套人民幣。
(二)、紙張多數采用普通紙張或滿版水印紙張,并無使用固定水印紙張等專用防偽用紙。
(三)、無生產單位信息。此幾款印刷品均不標注生產廠家等生產單位信息,單純的看無法看出它們究竟是什么印刷機構印制發行的。
(四)、幾乎沒有防偽技術,獨立版面無法對接。即便印有看似對印圖案標志也是無法對印的。這類看似對印的圖案和盲文等等僅僅是抄襲人民幣的裝飾而已,無實際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對五類常見的測試鈔和紀念鈔券以及各類印刷品的了解和對比,我們并不難分辨它們的來歷和身世。
從收藏的角度來講,不論是真正印鈔公司印制的測試鈔還是普通防偽印刷公司印刷的印刷品,甚至是那些花紙頭“三無產品”。他們都不是法定貨幣,沒有實際的流通價值和使用價值,同時對于他們的真正來歷和真正的發行量也是無從考究的。從價值角度來講,相對來說只有正規發行的流通鈔票和紀念鈔票才是有實際價值的。從研究角度講,正規印鈔公司所印制的測試鈔和紀念券更有研究價值,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印鈔公司所印制的測試鈔券,在紙張的選用上和印刷工藝上更為先進,從版面設計和研究防偽印刷的角度來講還是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的。
因此,廣大收藏愛好者在針對收藏國內外測試鈔券來說要考慮周全,不要盲目跟風,更不要只看商家的片面之言,以為如獲珍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辨明它們的出身來歷。時刻警惕那些來自山寨中的測試鈔和紀念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