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組建了數十家抗日銀行,發行本區域抗日貨幣。晉察冀邊區銀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敵后19個抗日根據地建立的第一家抗日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發行的晉察冀邊區銀行幣,是各抗日根據地銀行發行最早而且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貨幣,為支持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晉察冀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開創的第一個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1937年10月聶榮臻率八路軍一一五師一部在河北省阜平縣開辟晉察冀根據地,后發展成為管轄山西、河北、察哈爾等省108縣,擁有2500多萬人口的重要抗日根據地。為發展邊區經濟,打擊敵人掠奪,晉察冀邊區于1938年2月成立晉察冀邊區銀行,同年3月20日總行在山西省五臺縣石嘴鎮普濟寺內開始營業,首任經理關學文,副經理胡作賓。
晉察冀邊區銀行成立后,即開始發行晉察冀邊區銀行幣。晉察冀邊區銀行幣均為紙質鈔票,共有15種面額,早期發行了20枚銅元、一角券、二角券、五角券、一元、二元、五元、十元、伍拾元、壹佰元10種票子;后來又發行了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5種大面額的紙幣。幣圖基本以戰時農耕、田園鄉村風光、名勝、建筑物為主,發行年代從1938年至1947年。
筆者收藏有一張民國三十五年(1946)版晉察冀邊區銀行二百元券。此幣長128毫米,寬68毫米。正面(圖1)棕紅色花紋邊框,四邊角花符內書漢字“貳百”字樣。框內上方右側自右向左橫書“晉察冀邊區銀行”,行名下方是鈔票號碼,行名與票號皆為紅色印刷。行名下方為農民汲水澆地的圖案。票面左側棕色花符內豎書面值“貳百圓”,面額左側上方是鈔票冠字“AM”,面額圖案兩下角分鈐“經理之章”、“副理之章”兩枚朱文篆體方章。票面正下方中間印有印制年份“中華民國三十五年”。背面(圖2)上方正中是英文行名“BANK OF SHANSI CHAHAR & HOPEI”,中間為農民耕作圖,左側為阿拉伯數字“200”表明面額,右側為駱駝圖案,中間正下方是英文“TWO HUNDRED YUAN”字樣,兩側有經理、副經理的英文簽名。這張鈔票整體設計風格簡約而不簡單,正背面為套色印刷,講究設計的對稱和色彩的協調。票面圖案取材于農業生產生活,反映了晉察冀邊區政府重視農業生產,把農業的發展放在突出位置。
根據存世實物統計,晉察冀邊區銀行鈔票可細分為58種版別。其中珍稀版別是1938年1元馬耕田券、5元塔橋圖券,1944年500元牛耕田券、1000元插秧圖券等,現在已經很難收集到。1938年牌坊圖1元券,票面、幣面牌坊上隱約可見“獨立”、“自由”、“抗戰建國”、“幸福”等字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晉察冀邊區銀行幣發行流通于當時晉察冀邊區所轄山西、河北、察哈爾、熱河省以及遼寧西部、內蒙古、山東德州地區等敵后抗日根據地,使用人口近3000萬人。邊區銀行的票子深受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歡迎,當時人們親切地稱晉察冀邊區銀行幣為“抗日票”、“紅票子”。直到1948年晉察冀邊區銀行與冀南銀行合并,成立華北銀行,晉察冀邊區票才停止流通使用。
晉察冀邊區銀行存在的十余年間,積極開展對敵貨幣斗爭,發行的邊區銀行票排擠了日偽貨幣,統一了邊區貨幣市場,支持發展了邊區經濟,改善了人民生活,保障了軍需供給,支持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功勛卓著,在紅色金融發展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經過了七十多年風雨的洗禮,如今能夠流傳下來的晉察冀邊區銀行鈔票已經不多了,作為珍貴的革命文物,隨著紅色收藏熱的不斷升溫,已成為越來越多藏家的寵兒。目前普通的晉察冀邊區銀行票價格在人民幣500元以上,稀少品種價格都達數千元。2015年7月東方國拍2015春拍錢幣專場上拍一張民國三十四年(1945)晉察冀邊區銀行趕騾圖貳百圓券(圖3),全新品相,估價1000元,最后以2185元成交。
作者:福建福州 葉真銘
來源: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