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度逢低吸納黃金股 |
港股持續跌勢,跌穿17800點這個短期支持位,不過成交量不大,預示沽壓不算沉重,本次調整雖然沒有結束,總體而言逢低吸納的力量還是存在的,但筆者個人認為股市始終擺脫不了熊市反彈的大格局,18800點是熊市反彈黃金分割的第一個反彈目標。市場兩次試圖沖破這個阻力位都以失敗告終,最樂觀的情況是本次調整還沒有到位,最悲觀當然就是熊市反彈就此結束,大市將重新大跌。 美股也是出現一種調整的格局,市場現在的共識是股市走得太遠和太快,即使是經濟復蘇,標普500成分股20倍左右的市盈率絕對是過高。而美國股市現在面臨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金融業幾乎不可避免地面臨一個大幅度收緊監管的機制。 對于這幾個月以來意氣風發的美國大型金融機構來說,這個可算一個晴天霹靂,盡管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這個監管方案雖然百般折中,但是市場依然顯得非常擔心,標普這個評級機構反應出奇地快,將22家銀行的評級和展望調低,金融海嘯的禍首之一改邪歸正還是刻意制造恐怖氣氛逼當局再妥協?這個答案現在還沒有。 美國的金融業為什么那么怕加強監管?因為金融業的過度自由化是他們過去10多年賴以生存的環境,加強監管一方面是增加資本金充足率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對眼花繚亂的衍生工具進行限制,說得簡單點就是一方面限制杠桿,另外一方面就是限制風險。不能像以前一樣肆意參與炒作,那么如何填補巨虧的窟窿,這個巨大的窟窿在今年能填補一些的主要功勞是來自于交易,金融機構互相炒作可以說是他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生存模式。從每天吃魚翅和鮑魚到要吃青菜豆腐過日子,金融機構怎么能忍受得了,特別是經過一輪反彈后,大家的底氣又開始上來,估計這個加強金融業監管的方案還有一番折騰,利益集團不會輕易就范,不過歷史潮流如此,反抗也是徒然。 作為股市參與者,我們最關心的是在這種潮流下,這些金融機構的原形會不會逐漸暴露出來?而熊市反彈是否就此結束? 最近股市的另外一個現象是商品價格回落,美元貶值的壓力得到舒緩,“金磚四國”似乎沒有對美元進行“逼宮”的意思,這點證明前期的憂慮似乎是有點杞人憂天,相信美國政府會抓住機會繼續大印鈔票,剛剛跌破3.7%的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相信會再度向4%這個關口進發。經過多次反復后,投資者會越來越明白惡性通脹不會是說說而已的故事。投資者不妨在通脹憂慮稍降的市況下再度逢低吸納黃金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