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紙幣,即第二套人民幣1953年3元,因其與同年發行的五元紙幣、十元紙幣均為蘇聯代為印制,因此也稱之為“蘇三幣”,是我國人民幣歷史上唯一的一枚三元面值的紙幣。
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作為替換第一套人民幣的流通貨幣。這次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可以說是做了很多的改進,尤其是在防偽方面,采用的是在當時那個年代較為先進的接紋技術。該套共有11種面值,包括一二五面值的分幣、角幣以及元幣,還有一種3元面值,最后一種為1957年12月1日發行的10元。該套紀念幣共16種不同的版別,均由我國自主設計而成,其中分幣采用的是平版印制技術;角幣正面為凹印,背面為平印;元幣正、背面均采用凹印技術,但三元、五元等面額比較大的紙幣因當時技術不過硬,于是周恩來總理委托蘇聯代為印制,相較其他紙幣來說,紙質相對較厚。
三元紙幣票面呈深綠色,主要圖案為井岡山的著名景點龍源口,是為了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成功建立而發行的。該枚紙幣之所以選擇“三”還有一個小插曲,那是因為當時蘇聯正常使用的貨幣是盧布,而盧布常用“三”作為面額,因此選擇“三”在外交方面也體現了我國對蘇聯的友好和熱愛。
除了面值的唯一性外,該枚紙幣的特殊性還在于發行量為限量。在此款錢幣的流通后期,由于受經濟大環境的制約,加之與蘇聯的關系陷入了尷尬的局面,三元紙幣從64年的5月中旬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銀行方面只收不付慢慢停止了兌換和流通。因此,其前后流通時間較短,大約9年左右。當時人民對于收藏紀念幣的意識還比較薄弱,三元紙幣一部分被某些機構收藏,一部分被裝訂成冊進行饋贈或被銀行回收,因此現在的存世量非常非常小。2012年,其最高價曾漲至將近6萬元,之后價格雖略有降低,但時至今日仍保持在5萬元左右,因此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投資空間。
目前,市場上見到的三元紙幣往往是經過修補的殘幣,這樣的紙幣沒有多大收藏價值。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該枚紀念幣是周恩來總理特意委托蘇聯發行的,收藏該枚紙幣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寄托著對周總理的深深愛戴和懷念之情。
無水印的改造成有水印的,所以在收購背綠一角有水印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和謹慎。
現在距離當時的這套千禧龍鈔雙連體的發行已經過去了16年之久,而這套雙龍鈔的市場行情也是一路攀升,現在最新的價格已經來到了16000元左右,但是這個價格肯定不是這張雙龍鈔收藏價值的重點,作為塑料鈔票的龍頭鈔票,同時還是生肖龍年的紀念鈔票,再輔以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這樣的概念,可以說是三個優秀題材的有機結合,這樣的藏品潛力之大非一般的藏品所能比擬。大家對于這套千禧龍鈔雙連體的收藏價值的認可程度現在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高度,所以市場消耗也會進一步加劇,相信再過一段時間之后這套紀念鈔就會變得極度稀缺,到那個時候這個品種的市場潛力就會被極大釋放。鑒于這樣的原因,建議大家如果看好其潛力的話要在現在趕緊找機會入手,不然越晚入手會讓您的收藏成本進一步加劇。
相信大家對于千禧龍鈔雙連體的潛力應該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了,如果大家對于這套雙連體有什么別的想法的話,也歡迎您分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