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收藏200多年前外國銀幣 |
發布日期:09-03-19 09:07:0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紅網 作者: |
銀幣正面為一外國男子半身頭像。(照片翻拍)
銀幣反面可見到“1780”四個數字。(照片翻拍)
張仁杰說起銀幣來歷顯得有些激動。 他家曾有過不少銀元,因其中一枚為外國制造,所以一直留存下來。今日,湖南長沙縣江背鎮合心組的張仁杰手持一枚銀幣,自稱是“1780年的外國銀幣”,但沒有人能翻譯出上面的文字,希望紅網能幫他找到古幣鑒定專家。 大學老師曾沒翻譯出銀幣上文字 張仁杰所持有的銀元,早已被磨損,上面有不少黑色的污點,但仍可清晰地看出圖紋。 該銀幣與一般銀元大小無異,正面為一外國男子半身頭像,頭像四周為英文字母;古幣反面為兩只鷹狀圖形的組合,正中偏左可看出有一個如標致汽車圖標樣的動物圖案,但整個圖形被一圈字母和數字“1780”包圍。張仁杰正是依據此“1780”四個數字,認定該外國銀幣為公元1780年所制造。 與此同時,張仁杰還提供了該銀幣的正反兩張清晰照片。這是他在十幾年前請鎮上照相館師傅拍下來的,然后托人拿著這兩張照片到湖南大學,準備請那里的外文老師翻譯出上面的文字,但“大學里的老師都沒有翻譯出來”,所以至今為止仍不知道古幣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銀幣為自己出生“三朝”禮物 “這個銀元是我的命根子。”張仁杰邊用紅綢布包好古幣,邊講述它的來歷。 今年48歲的張仁杰,說起銀幣顯得有些激動。他介紹說,這個銀幣是他出生第三天,家里按照鄉下習俗大宴親友,叫做“做三朝飯”。當時他爺爺的一個朋友,就送了這個銀幣作為賀禮。因為這個銀幣是國外造的,家里也舍不得用掉。到他十幾歲的時候,鎮上銀行可以用銀元換兌人民幣。當時他父親拿了許多銀元去換錢補貼家用,按照兌換標準,“一個‘孫中山’可兌一元錢,一個‘袁世凱’可兌一塊五,而這個銀幣可以換兩塊五”,所以他堅持“阻擋了父親兌換這個銀元”。 其實,這個銀幣能保留下來,也是非常不易。張仁杰說,他爺爺去世時候,按照當地習俗,老人嘴里應該含玉或者銀子土葬。姑姑知道他手中保存有這塊銀元,極力要求他拿出來隨爺爺陪葬,因為沒有搞清楚銀元到底是哪個國家產的,不知道它的價值,他無法割愛。 家藏古代官員頭上頂珠被鼠拖走 談起爺爺,張仁杰感到有點自豪。 張仁杰的爺爺在當地人稱“張五爹”,是個做大生意的人。張仁杰說,聽他父親生前介紹說,爺爺什么生意都做,“一坨屎能賺錢,也能做”,據說做過桐油生意,而桐油在水運發達的時候,可以和現在的石油行業相比。但是爺爺是個生性愛賭的人,最后“連一船糯米都輸掉了”。 而正是因為“張五爹”是個做過大生意的人,張仁杰說他家里曾經有個不少寶貝。據他介紹說,家里曾有四個珠子,中間可以用絲線穿過,對著陽光可以看到珠子中有血色樣的東西,他聽老人說珠寶要和五谷保存一起,所以就和稻谷包在一個朔料袋子里,一起埋在家里的地下,誰知后來被老鼠拖走了。但他聽人說,那四個珠子是古代官員帽子上面的,“叫什么頂珠”。 說起家里的一些寶貝,張仁杰認為“都沒有這個1780年的外國銀元珍貴”,他希望能通過紅網找到古董鑒定專家,鑒定出銀元到底是哪個國家,價值多少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