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伴隨著“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全國又將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植樹活動!很欣慰,有這樣的節日,讓我們還有這樣一個時間來集中為祖國增添一抹綠色!
綠樹、綠化和綠色等詞語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新鮮空氣”、“綠化面積”、“綠色食品”等詞匯就更加深入人心了,這里就不多說了。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一棵樹的故事。
家里有一棵橘子樹,樹苗是爸爸的朋友送的,據說是產橘子的地方的優良品種,是我和爸爸一起種下去的,現在在家里的院子一角,算來樹齡已經超過18年了,如今橘子樹已經枝繁葉茂,結滿了橘子,黃黃的,大的如乒乓球般(只是觀賞型的,不會再大了),煞是好看。
說起這棵橘子樹,也算是命運多舛。第一次是樹苗剛種上去后不久,因為那時候家里的圍墻還沒有造起來,樹苗被無聊的人折斷了主干。那天我放學回來看到后,真的很傷心,爸爸說,這樣也活不了了,連根拔掉算了,但是我不肯,于是我就找了些鐵絲、木條、毛竹片什么的做成網包圍起來。后來,從主干的身上發出來一個小芽,這就是希望!于是我經常給它澆水啊施肥啊,也就是這個小芽,成了現在的主干。第二次是10年前家里的一次大裝修,這時候,橘子樹主干已經很粗了,樹枝也長的多而高了,但因為太靠墻,而且太多的樹枝也影響墻上貼墻磚,爸爸于是又準備將小樹砍掉了,而我再一次堅持“院子里有點生命力的東西挺賞心悅目的”,也求泥水匠克服一下困難,費了不少口舌,想了不少辦法,終于把樹保下來了。
現在回過來看,橘子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樣子,再加上這個社會更加注重環保,注重生活環境的質量,看看也高興,爸爸的觀念也有了改變,“幸虧那時沒有把樹苗拔掉、把小樹砍掉”。
不覺間,近20年已匆匆逝去,我都已經到了而立之年,橘子樹自然是長得更快了,現在不但果實結的多,樹干也更高了,更主要的是,他已經成了家里的“一員”,小侄女喜歡在樹邊做作業,也喜歡仰起頭數數橘子的個數,還經常邀爺爺一起為橘子樹澆澆水。
20年,一棵樹,一個發生在家庭里的我親歷的護綠故事。
植樹節之際,想來,我們金銀幣行業其實也是一棵樹,需要大家“種樹”,把一棵棵小樹苗栽種下去,也就是在播種著中國金銀幣行業的希望,更需要大家來“護綠”,在小樹苗時期對它的發展前景具有堅定的信心,在成長健壯期,要為它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30年,一部金銀幣誕生發展史,包括主管機構,包括銷售體系、包括廣大收藏投資愛好者群體,都在為這個行業種樹添綠,也在為這個行業的健康成長壯大“澆水施肥”,當然也在享受著這棵樹上由于自己辛勤勞動而帶來的果實,(這些果實可不是像我家的橘子樹上的果實那樣只是用來欣賞的哦)。
我曾在2008年11月初記者節之際,寫過一篇《記者節之際,考問記者的公平心》的文章(http://blog.jibi.net/u/19557/archives/2008/22651.html),針對某家較有名望的報紙刊登的一篇有關“彩色金銀幣的最大缺點是容易掉色,以及還有工藝粗糙、難以保存、立意平淡等難以扭轉的硬傷”的文章予以反駁,指出了其中的不實之談。說這個例子,意在提醒,我們在關注絕大多數為中國金銀幣行業在“種樹”、“護綠”的同時,也應適當關注類似折壞我家小橘子樹苗的“無聊的人” !
多種樹,也就是把這個行業做大(當然金銀幣行業不受植樹節之季節氣候限制);更護綠,讓這一片森林枝繁葉茂,直至碩果累累,也就是把這一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