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收獲“背綠水印” 收藏郵幣卡其樂無窮 |
一直后悔當時沒有將所有的郵幣卡收藏品都出手,雖然當時收藏得極少。
經歷了大起大落的行情后,現在我和大家一樣越來越理性,不再將收藏作為一種獲利途徑,更多的是看作一種陶冶情操、增長知識、豐富生活的方式。看著那些花花綠綠的郵幣卡,回味著與它們相關的過去的種種故事,不去考慮價格的起落,何嘗不是一種愜意的生活。 陸宏 收藏冊中“真假美猴王” 打開我的紙幣收藏冊,就像打開一部新中國發展史的畫卷,紙幣文化的璀璨瑰麗、源遠流長展露無疑。冊中唯有第三版人民幣棗紅一角及深綠車工二圓系重復各兩張,別看它們相依相偎,可這兩紅兩綠卻是“真假美猴王”,引出了一段收藏故事。 某日,我懷揣3000元去郵幣卡市場,一為集齊信銷金票黃山、牡丹、菊花去撿漏;二為三版紙幣冊尚空置的棗紅及深綠車工補缺。也許是孽緣,電梯中遇一中年男子,他向我兜售紙幣,讓我喜出望外的是有我尋覓的“紅綠”二幣,開價一千。他的一番話打動了我:紙幣系爺爺珍藏,老人家剛剛離世,而孩子讀初三急著用錢。我曾做過教師,深知家有讀書郎的窘困,便掏出十張百元,換來了夢寐以求的“紅綠二珍” 進市場后,我急欲與幾位熟悉的店主共享喜悅之情。他們接過紙幣仔細端詳,眉頭緊皺,一句話似冷水當頭澆下:“假貨!高仿品。”我一下子愣住了,后悔自己的輕信,這回真的交了一次學費。 那日,我在市場轉悠了兩個多小時,望著柜臺里精透圓融、紋精色美的各種錢幣,心想:我是在收藏一種過程,騙子雖可恨,但動搖不了我的收藏之心。臺灣集幣大王,火眼金睛,不也看走了眼,搜羅了幾十張一版紙幣嗎?我釋然了。 得知我的遭遇后,店主老高給我配了深綠:“上品,圖吉利660元!”另一位店主眼鏡阿姨給我配了棗紅,我以八字當頭的三位數收入囊中。棗紅雖有微折但四角挺括。 日前,打開錢幣網,深綠車工跳上了1600元,棗紅已躍上了4500元。我不為所動,正如我居其所,房價再高,仍是賬面游戲。我收藏的是一種心情,一種文化,我還想去觸摸中華錢幣千年文明,去享受深厚宏大的歷史底蘊,雖說被假幣嗆過水,此心不變。 潘龍華 投資行為毀了集郵樂趣 我集郵,源于老爸老媽的情書。“文革”的時候爸媽在內蒙古做知青,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正是由于工資不低,我爸寫信給我媽時,都可著勁兒挑選最漂亮的郵票貼,甚至為了圖案不重樣,我爸還會貼高面值的郵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