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變成16萬,不是變魔術也不是中彩票。只要你手上有一張面值10元的人民幣“大白邊”,到北京馬甸郵幣卡交易市場就可以立即兌現“哥們玩了把逃頂,呵呵!!!”
在股市急匆匆向5000點跌去的過程中,一個哥們在MSN上給我這樣留言。可一年以來他都是滿倉操作,5·30大跌時也摔得鼻青臉腫,怎么這回偏偏能學乖。后來仔細一問才知道,他能逃頂根本不是靠判斷,而是把股市上的錢拿出來買了一套第二套人民幣,從資本市場轉向收藏市場了。
沒想到的是,這個轉身轉得很漂亮,清空當天股市就出現下挫,也一直沒有回暖。貨幣一向是收藏領域的一個大類,古錢古幣自然不用說,人們最熟悉的人民幣也被很多收藏者看好。中國已經發行過五套人民幣,從收藏的角度來看,代替國民黨執政時期法幣的第一套人民幣珍品最多,但因為非常稀有,即使在收藏業內也很少能碰到。目前還能流通使用的第三、四套人民幣則離我們的生活太過接近,暫時還談不上什么收藏價值。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第二套人民位于兩者之間,雖然有一定的投資門檻,但又不是高不可攀,尤其是剛剛停止流通,目前在收藏市場上非常火爆。
今年3月,一套品相較好的第二套人民幣售價就已經達到15萬元,現在則已經飆高到22萬元,短短半年內,就增值了接近50%。而在全部13個品種中,前蘇聯代印制的深綠色叁元券、醬紫色伍元券和黑色拾元券是重中之重,鈔券紙張采用棉纖維鈔制,手感柔軟、厚實,具有良好的防偽特征,最受藏友推崇。其中最貴的10元幣在業內被叫做“大白邊”,3月份的報價還僅僅在10萬左右,現在就已經漲到了16萬元,而兩年前據說還不到2萬元。投資收藏第二套人民幣一方面是因為其升值空間巨大,有一定的潛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有著很多藏品都無法比擬的優勢:造假難,鑒別真偽易。在收藏領域,無論是瓷器、家具還是字畫,市場上都已經是魚龍混雜,別說是剛剛入門的“菜鳥”,就是看了再多東西的老江湖都可能“打了眼”,到時別說是投資失敗,整個人都會覺得晦氣。而第二套人民幣造假太難了,三張核心品種都是在前蘇聯印刷,不用說根本找不到版樣,連油墨都已經找不到。在鑒別上,有一定銀行工作經歷的人用手一攆就能辨別出真假,普通人也很容易找到防偽標志,市場上自然是真品的天下。
不過,雖然很少碰見真正的假貨,但中間也不乏一些貓膩兒。因為很多收藏者都喜歡連號幣,所以一些賣家會用藥水洗掉原來的號碼作偽。另外,因為同樣品種品相上的差異,價錢上也會有極大的差異,像破損、涂污的藏品價錢就只有全新品種的30%左右。這樣就有一些人專門拼貼紙幣,用兩張破損紙幣做出一張品相相對更好的品種,而這樣的招數有點像紅木家具收藏中拆開一只真椅子做兩把半假椅子,沒有點“道行”,還真看不出來。可話說回來,這點小伎倆還不至于騙得過幾個人,買一套第二套人民幣當傳家寶一樣留著,也算是給兒孫留下一件“古董”。只不過保存時要小心,可別把價值不菲的“古董”真當錢花了。
來源:《新世紀》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