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投資市場行情的產生、發展都具有其深刻的原因,深入剖析其產生的社會背景和市場環境,對于總結經驗,把握未來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初淺的認識,供同行們探討。
一、1997年行情:跨度3年(1995年——1997年6月)漲幅約5倍。這次行情的最大特點是---力度大,來得猛,跌得兇。行情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1、三版紙幣退出流通的預期。由于1967年對背綠壹角只收不付,1969年對紅壹角只收不付,1991年對車工、伍角只收不付,1992年對伍元、貳角、壹角只收不付,1996年對拾元、壹元只收不付。從1962年開始發行的這套人民幣已流通35年了。在這背景下,大家從1995年開始就明顯對第三套人民幣可能短期內會退出流通產生預期。不少人從1995年初就開始吸籌建倉,由此不斷抬高市場價格,逐步引發了1997年的大行情。
2、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通貨膨脹居高不下。1998年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發展迅速,GDP年均增長10%以上,同時通貨膨脹率也在8%左右,老百姓收入大幅提高,國富民強,盛世收藏,這是觸發1997紙幣大行情的根本原因。
3、時間上處于加息周期。從1991年開始至1996年,六年期間國家處于加息周期,利率從5%逐步上調到9.18%,同時,存款準備金則長期處于低位,從1991年——1997年一直維持在13%,這表明市場流動性充裕,市場不缺資金,社會又缺乏其它投資渠道,資金只好集中到郵幣卡市場中獲取利潤。
4、股市異常活躍。紙幣市場歷來與股市存在正相關的關系,股市漲、紙幣漲,股市跌,紙幣跌,共榮共衰。股市經歷三次跨年度行情。第一次就是從1995年啟動,終結于1997年的香港回歸行情,上證綜指從500點漲到1500點,漲了三倍。同時,紙幣也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大行情,全部品種漲幅都在5倍以上,個別品種達到十倍的驚人漲幅。
以上是這波行情的主要原因,其它都是次要原因。這波行情我定義為三版紙幣退出流通的------《預期行情》
二、2007年行情:跨度3年,(2005年——2007年8月)漲幅約6倍,這波行情漲得漫,時間長,幅度大。行情起因有五;
1、三版紙幣大幅深跌,價值嚴重低估。因市場預期三版近期退出流通利好落空,國家一直到2000年7月才宣布停止流通,比預期退出流通時間推遲了五年,利好出盡就是利空,真正宣布退出流通,行情就難起了.特別是三版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