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市場由量變到質變 |
發布日期:11-04-02 09:10: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 |
按照哲學的原理,事物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新中國建立之初,農業和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為95%,是一個典型的落后的農業國。經過60年的努力,二、三產業所占比重已達80%以上,綜合國力大大提高,成為國際一大經濟體。目前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向現代化、城市化方向邁進。細心觀察郵市,不難發現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樣,也在進行著結構的自我調整和優化。這個由量變到質變,由低俗到高雅的進程盡管比較緩慢,又不易被人們覺察,但在郵市上和集郵隊伍中還是有所顯露的。 一是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集郵者購郵能力的提高,推動著名郵、精品的價格不斷上漲。這類郵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大多落入藏家之手,流通量在不斷減少,由此呈現強者恒強的態勢,表明“物以稀為貴”的規律在起作用。 二是在老郵品表現強勢的同時,“炒”新的勢頭卻大為弱化。由于有了前車之鑒,現在的“炒”新和90年代全國性的“炒”郵已大不相同,是局部性的、小規模的、低品位的、輪換型的。發行政策和輿論助推在其間也已起不了多大作用,很難再度吸引大量社會游資參與。 三是集郵隊伍經過30年的歷練,正在走向成熟,骨干增加了,郵識豐富了,鑒賞水平提高了,精品意識增強了,購郵趨于理性了。 以上跡象表明,郵市正在由“炒”新主導型向收藏主導型轉變,這種趨勢一經形成,剩下來的就是時間問題了。張吉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