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者的回歸 才是行情發展的可靠保證! |
發布日期:11-03-30 08:44:2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大家知道,每逢雙休日,京滬市場上擺地攤者,日益增多,交易品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據筆者粗略統計:僅上海市場,擺地攤者,竟可達50個左右,本地居多,外地趕場的也不少;收藏者,更是絡繹不絕,人氣極為旺盛,近期可達300人多人,重現了97、01與04的場景;雖為零星成交,但火爆程度,并不亞于熱門炒作與價值投資,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與專業郵商有得一拼,成為市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十分熱鬧、壯觀;這說明:集藏者正在逐步回歸之中,這與新聞媒體的廣泛宣傳不無關系,也是集郵文化溶于中國文化產業的一個縮影;今天《人民日報》發表的題為《“集郵熱”再現京城》,已向市場發出了明確的信號! 與熱點炒作不同,這才是真正的消化與沉淀,也容易遇到真正的買家或藏家,成交價也往往比專業郵商的要高出許多;比如81、85長城幣的1角,交易頻道整卷的才7元左右,而地攤上很一般的品相,竟可賣到12元左右,卷光全品開價竟達30元,可見藏家的收藏熱情,并不比炒作者差;炒家重研究、重挖掘與炒作技巧;而藏家只重心情與嗜好,并不是太在意價格;當然,對品質的要求不同,成交價格也是十分懸殊的;筆者以為,這才是行情發展的真正的動力與可靠的保證,只有集郵者的回歸,才會體現出藏品的真正價值。 總之,市場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沒有必要大搞品種之爭,國家郵政不敢公開承認的正規郵品,還是客觀存在的;好東西,肯定會得到藏家的喜愛,垃圾炒過之后,終究還是垃圾,最終還是要得到大眾的認可;只有喚醒終端消費群體的收藏熱情,投資者手中精品,才能體現出最大的價值;不可否認,中郵集團也是在借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大政方針,實施與文化產業同步的戰略步驟;盡管某些做法,特別是新品炒作與惡搞的新、奇、特、錯,難免會引起爭議,但扶持集郵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與目的,還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參與者必須認清發展趨勢,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盡量避免盲目跟風炒作,搞清炒作與集藏的關系;只有這樣,才會取得不菲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