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百羊”
中國郵政網上營業廳啟動“百羊原地實寄”活動以后,受到郵人的歡迎。由于銷戳等方面的問題,一些郵人也提出了一些批評、建議。
“百羊原地實寄”活動,筆者認為是一樁盛事,讓集郵者有了和郵友互寄的更好素材。以安徽安慶來說,今年有了“黃羊”、“劉羊”,郵迷就像過節一樣,大家都非常開心地給自己的郵友寫信封,寄“黃羊”、“劉羊”原地封片。外地的郵友也紛紛趕來,相聚甚歡。筆者相信這樣的情況在全國都是一樣的。郵政部門推出這一活動很有魄力,為全國郵迷增添了很多歡樂和回饋郵友的機會。
此次活動,還讓更多的郵友了解了我國還有哪些帶“羊”的地名,這對集郵者來說是一種新的認知。在第一輪、第二輪生肖郵票發行時,信息閉塞,我們或許錯過了太多的“羊”戳。通過這次活動,大家可以彌補以前的許多缺憾。各地郵政部門積極做好服務,讓更多的人走進集郵的天地。這樣的活動做得多了,對集郵隊伍的壯大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同時通過這項活動,讓更多郵政前臺工作人員鞏固學習集郵知識:標簽位置、地址布局、貼票、銷戳,這些都考驗了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更多精彩,盡在《中國集郵報》。請到郵局訂閱《中國集郵報》,記住郵發代號:1—164。)
就像一些郵人反映的那樣,這次活動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可能是有些地區的郵政部門的人員沒有處理過實寄首日封的業務,加蓋郵戳比較隨意。從辯證的角度來看,有這樣的問題不是壞事,有利于今后進一步改進,會促進各地郵政前臺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如果通過這樣的“百羊”原地活動或是將來的“百猴”、“百雞”原地活動的開展,讓前臺的工作人員變得更加專業,這不是件好事嗎?過去,許多集郵者因為郵政前臺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而苦惱不已。通過這次活動集中發現問題后,郵政部門一定要進行改進。從長遠來看,這是一件好事。
即使是同一個城市的郵政人員,每個人的業務水平可能也會參差不齊。收集實寄封的集郵者一般都對郵政業務是非常了解的,對郵品的品相要求非常高,郵品對集郵者來說是藝術品。大家也應當理解的是,郵政工作人員平日要處理數量驚人的信函,讓他們把每件信函都當成藝術品來處理,不一定是現實的。
這樣的活動剛剛開始,是第一次,是一歲的孩子。對于集郵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資深郵人來說,具有專家級、鑒賞級水平。郵政從服務集郵者的角度出發為大家去做這些事情,大家更應該以包容的態度去看待現在出現的問題。讓這樣的活動在集郵者的包容中、鼓勵中成長。大家不應該以一棍子打死的態度去評價這樣的活動。如果沒有了這樣的活動,或許我們失去的會更多。更何況,我們不應該只看到出現的個別問題,大量基層郵政工作者對此次活動的重視和嚴謹的態度,是值得我們點贊的!
(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