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市場虛火旺:文革全套價格相差20萬 |
港回歸,郵政部門發行了鄧小平金箔小型張。面值50元,溢價發行價是120元。也是排隊,限購,一個人買兩張。短短三天,郵票的價格就被炒到千元。郵政于是加大印刷力度。最終,鄧小平小型張從市場上“吸”走了20個億。郵市因此元氣大傷。鄧小平金箔小型張最終跌破了發行價,而中國郵市也從此走上蕭條之路。 發行量不“靠譜”,使得中國的新郵票成為“打折郵票”。“1998年的賑災紀念郵票,當時有關部門預告的發行量是兩千萬,最終真實的發行量卻多出一倍”。不僅不可能升值,最終還跌破發行價。 “無序發行,并且還喪失了郵政通信功能。郵票的價值只會變得越來越小。”基于此原因,吳乃根并不看好目前正在發行的新版龍票的升值潛力。今年年初,面值僅為24元的大版龍票,剛一上市就喊到了160余元,此后的三個多月中一路飆升至400元。但考慮到它上億的發行量,同時又基本沒有被消耗的可能性,吳乃根認為,這樣的郵票無論躥到多高,最終都要回歸真實的價值。 郵票:別對90后抱有過高期望 吳乃根曾經多次上書有關部門,建議控制郵票的發行量。在他看來,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現在一年要發布25套郵票,發行量動輒就一兩個億。根本就是圈錢。每年的郵票都賣不出去。最后都去了造紙廠被銷毀。有的郵票甚至會在暴炒概念退卻之后打兩三折。” 所幸的是,郵市的前景也并非一片黯淡。資深郵票藏家仇焯基提醒記者注意:即便是在郵市虛火最旺的1997年,也有郵票表現得相當穩健,比如80版的猴票。 80版的猴票是第一枚生肖郵票。計劃發行量500萬,經過歷年的消耗,目前存世量估計不到80萬。1997年,票面價值8分的價格已是1600元。現在的價格在1萬到1.2萬元之間浮動。 “這一輪的其他生肖,最多也就幾百塊錢左右。到了排列末尾的羊,發行量已經漲到幾千萬,同樣是十二生肖,它現在的價格不過1元多。”吳乃根說。 “1990年前郵票的發行量是非常明確的。歷經長期的消耗,目前存量固定。并且,1990年前的郵票也不像現在,一發行就遭遇囤積。它分散在千家萬戶的手里,很難被炒作。其價格穩步上升,是自然增值、價值回歸的體現。” 所以,對于集藏愛好者來說, 收集1990年以前的稀缺郵票最穩妥。“比如《梅蘭芳小型張》,當年的發行量是2萬,現在一張15萬;《全國山河一片紅》,因為是錯票,當年在廣州僅售兩個小時2600多枚后就被叫停。現在這張票面8分錢的郵票,價值120萬元。” 何繼忠告訴記者,“90后”郵票倒也并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