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電子盤,作為收藏品市場的新生事物,從普遍認為是騙局,參與者甚少,到如今的不斷發展壯大,開戶人數及入市資金的激增,無不體現出資本市場資金推動的明顯特征;許多現貨市場無人問津的藏品,特別是一些現貨市場隨時可以買到的廉價藏品,一旦申請上市成功,一夜之間,就成了資金競相角逐的“香餑餑”,似乎是上市量越大,投資價值就越高,越容易遭遇大資金的圍剿、控制;物以稀為貴的收藏鐵律,完全失去了對藏品自然價值的制約,只要被資金相中,就會直線拉升,瘋狂暴漲,短時間五倍、十倍以上的品種比比皆是,一倍、二倍更是不在話下;由此不難看出,新興的收藏品電子交易市場,仍存在著許多弊端,人為性大于自然性的情況較為普遍,長此以往,可以說是后患無窮,這是由社會資本的逐利性決定的,而不是靠行政干預,可以解決的現實問題,任何資金推動型的藏品,最終有幾個是善始善終的?
不可否認,文交所的不斷涌現,帶動了現貨市場收藏品的市場價格,但這僅是為了上市、托管,而產生的價格變化,而非收藏品的自然增值,更非許多藏品的真實價值;從已經上市的藏品,我們不難看出,越是價格低廉、現貨市場無人問津的品種,上市后的倍率就越大;而真正有消耗、有沉淀的藏品,反而是舉步維艱,難以得到大資金的認同,這無疑是無法體現藏品真正價值的具體表現,資金的博弈性占據了電子盤交易市場的主導地位;而價值投資,尚未真正體現出來;從目前的電子盤交易狀態來看,文交所對上市品種,仍存在著一定的偏向性,幾千萬發行量的藏品,竟集聚著數億資金;發行量或存世量還是未知數的藏品,市值竟高達3億多元;而發行量明確的藏品,卻屢遭行政干預,政策打壓,比價效應在電子盤交易中,完全失去了意義;后期20多個漲停,仍未開板的品種,卻視而不見,其中緣由,不得而知,難求其解?
因此,建議參與者,特別是散戶朋友,務必對資本市場的殘酷性,有一個充足的認識,盡可能地選擇未來自然增值空間大,比價效應明顯的藏品,進行投資或者是投機,萬不可死守,不同的階段,應該選擇不同的品種;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任何藏品都是籌碼,誰的資金實力強大,誰就可以任意操縱市場,瘋狂暴漲;而資金一旦撤離,就只能是一地雞毛,哀聲遍野,受傷害的永遠都是盲目跟風的散戶;對一些大玩數字游戲的藏品,一定要謹慎、小心參與其中,免得深受其害;要明白沒有永遠不跌的市場,也沒有永遠的龍頭;一切人為的東西,均難得善終;不同的時期和階段,自會尊重市場規律,在比價效應的作用下,產生新的龍頭品種;這需要參與者多做具體的對比與分析,才能抓住空間、收益最大化的藏品;以小搏大,爭取利益的最大化,如何走在主力的前面,才是散戶朋友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否則,只能任人宰割,深受套牢之苦,即:存在就是合理,市場不相信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