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因素制約紀特郵票使用和消耗 |
發布日期:08-11-26 08:57:21 作者:湯成光 新聞來源:中國集郵報 新聞點擊: |
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已不僅僅局限于元旦、春節期間使用,而是轉變成通信領域中常年使用的品種了。因此,它的大量發行、常年使用,對紀特郵票(包括普通郵票)正常使用、消耗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 四、全國各地郵資廣告封、片、卡(即專用郵資圖普通郵資封片、景點門票型郵資明信片等)發行越來越多。 這類由各地申請發行的封片卡每年發行上百個品種,按照每個品種200萬枚400萬元(郵資封1.20元面值;郵資片80分)的面值計算,又是大約8個多億的發行市值。對紀特郵票正常使用和消耗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 五、紀念郵資明信片(JP)、紀念郵資信封(JF)、特種郵資明信片(TP)等繼續發行。 紀念郵資明信片(JP)、紀念郵資信封(JF)、特種郵資明信片(TP)等品種,發行量一般保持在50萬至100萬套左右,發行量和發行市值雖然不是很大,但這三個系列由于發行的時間長,消耗量小,目前大量積累、沉淀在社會消費者手中等待消化。這也是影響紀特郵票消耗不暢的潛在因素。 六、長期供郵政營業窗口使用的常規普通郵票仍在大量發行。 現在,全國郵政營業窗口貼票的郵件、包裹等,90%以上都是使用的“中國鳥”、“環境保護”這類常規的普通郵票。郵政營業窗口很難見到貼用紀特郵票的郵件和包裹。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上述存在的六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是造成近幾年來絕大部分紀特郵票仍然難以擺脫低面值打折的主要原因。在2009年紀特郵票發行政策和預訂政策即將出臺的關鍵時候,筆者希望郵政部門認真考慮上述存在的六個方面的因素對紀特郵票消耗、使用所造成的影響和沖擊,統籌兼顧、科學決策,把2009年紀特郵票的發行量真正降到科學、合理的水平上,以恢復集郵者的購買、收藏信心和郵市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使集郵事業和集郵市場得以繼續健康發展。筆者認為,如果2009年仍然不能做到紀特郵票在通信領域、包裹寄遞、大客戶和商業信函業務中大量消耗使用的話,那么2009年紀特郵票的發行量仍有壓縮空間。(湯成光) |
上一篇:“多空”淺論 (老田)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