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新郵“星光燦爛” |
發布日期:10-04-25 08:53:2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海銘 |
經過第一季度的回暖行情,今年郵市至今運行較為平穩,也讓廣大郵商和投資者對后市寄予了一定的期望,特別是即將到來的、一般被認為的“紅五月”,更成為檢驗今年郵市的一次機會。而根據新郵發行計劃和最新消息,今年五月新郵“星光燦爛”,無疑將為“紅五月”成為可能增添重重的砝碼。 一、“世博”熱點突出 隨著鋪天蓋地的宣傳聲勢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日益臨近,“世博”熱點顯露無遺,這一點與當初的奧運系列郵品發行有著頗為相似之處。毫無疑問,在市場行情需要新的熱點與亮點,而“世博”題材的重要性又極其突出的情況下,5月1日《上海世博會開幕紀念》郵票的發行肯定會營造出新的市場聚焦點,而該郵票又是單枚成套,非常符合市場運作的“口味”,盡管在新郵發行期內炒作新郵是一個問題,但市場為此而輕易放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值得關注的不僅是其大版票和小版張,還有目前依然蒙著神秘“面紗”的《上海世博園》小型張四連張。雖然已經有了小型張雙連張系列,但四連張這種形式卻是第一次在中國郵品上出現,“噱頭”十足。這款四連張究竟是國家正式發行的郵資憑證,還是郵政集團制作的純粹的集郵品,其發售又有怎樣的限制?現在依然還是個未知數,但就這一點而言,恰恰更增添了其所具有的神秘色彩,為“世博開幕”紀念郵票乃至整個“世博”板塊的運行營造了濃重的氛圍。 二、“宣紙”賣點新穎 這些年,中國郵票新形式、新材質層出不窮,而5月15日將要發行的《中國古代書法——行書》郵票則第一次將“文房四寶”之一的宣紙作為印制郵票的紙張,無疑是傳統特色與現代科技的高度結合,其轟動效應恐怕也不會比《唐詩三百首》這一首套多媒體郵票弱,更為重要的是,《唐詩三百首》需要借助于價格不菲的點讀筆的配合才能展現真正的魅力,而宣紙郵票則不需要“高附加值”的幫助,因此也就更容易為市場所接受,在這一點上,宣紙郵票與絲綢郵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近一階段絲綢系列郵票的活躍表現,也正是有意無意地在為宣紙郵票的“出世”進行著“預熱”。此外,深度探析《中國古代書法——行書》郵票本身,我們也會感受到其在選題和選材上的“重量級”,王羲之的《蘭亭序》、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貼》和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國書法史上最富盛名的三位大家和三部最為稱道的書法巨作集于一套郵票之中,其紀念意義和影響力可想而知。雖然“中國古代書法”系列已經發行了三組,也展示了許多的藝術瑰寶,但平心而論,在選材的“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