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郵票背后隱藏多少泡沫 |
發布日期:11-03-04 08:46:5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勞動報 作者: |
箔郵票發行,面值50元,加軟、硬包裝后以100元、120元發售,發行量達2000萬枚。爭購回歸金箔郵票的市民徹夜排隊,長長的隊伍圍著郵政大樓繞了一圈又一圈。金箔郵票一上市就被炒到了400元,隨后一路狂跌,只用了一兩個月就跌到13至14元。 1997年夏天起,郵市開始了漫長調整,其間有過幾次小反彈,算是場內資金的自救行為!白罾淝鍟r,各家郵商攤位門可羅雀,無所事事的郵商閑得打撲克打發時間。” 郵市大跌,郵商們損失慘重。一位赴日本打工的上海市民,在日本干苦活、累活,積攢了100萬元人民幣,當時也算百萬富翁,投入郵市碰到暴跌,半個月后撤出時只剩20多萬元。還有一投資客,最多時賺了1000萬元,行情最火爆時吃進了“一房間的封片”,最后幾乎歸零,改行租個亭子賣彩票了!爱敃r整個郵票市場里70%至80%的郵商,從幾萬元至十幾萬元起步,大多在大行情中賺到5倍至10倍的利潤,資產增值到200萬元至300萬元,但最后基本把賺來的都"揩光",只是保本或略有盈利”。 郵市老兵馮丁現在經營著一家規模中等的郵票銷售公司,主要經營一些珍貴紀念郵品和郵票版張。經歷了上一輪郵市暴漲暴跌的他,感覺跟劉永海一樣淡定不再激動。“1997年的郵市暴跌,雖然金融危機是一個誘因,大量游資離場套現,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泡沫炒得太大!瘪T丁說。 瘋狂再起 郵市老兵咸魚翻身 今年節后,當郵市再度復蘇時,14年前的傷痛被很多人遺忘。經歷過“黑色九七”的郵市老兵們也是重新抖擻精神,重新出發。 進入盧工已經17個年頭的張文慶來自河南的一個小縣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朋友一起去到了北京的月壇郵票市場。當時,他就被郵票價格的瞬息萬變驚呆了!1995年,"桂花無齒"火起來了。當天上午老板的報價是130元一枚,一頓午飯的功夫,當我再去問價錢的時候竟然已經漲到190元了!崩蠌堖B嘆不可思議,但頭腦活絡的他馬上瞄準了商機,于是他拿出了十幾萬元積蓄買下了這批貨。隨后,他來到了市場更大的上海,一待就是十幾年。 談到重新復蘇的郵票市場,老張一臉興奮。他告訴記者,是該到起勢的時候了。六年前,郵市曾有過好轉的跡象,但幾個月過去又歸于平淡。老張分析說,國家大銷(毀)過好幾次郵票,加上之前的損耗,市面上品相好,發行量本來就不多的郵票就成了搶手貨。據其介紹,絲綢系列、文房四寶等做工精細、美觀有設計感的郵票生意越來越好。老張的店鋪雖然很小,但生意好的時候一天的銷售額能夠高至30萬,但這在整個盧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