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與集郵文化 |
發布日期:10-04-03 08:41:5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八大金剛 作者: |
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歷史,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所不可比擬的。唐朝時期,佛教從其發源地印度傳入中國,很快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現在印度研究佛教要到中國來;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已數千年,日本人講:日本的現代化就是“計算機+儒教”。可見,中華文明不僅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具有非凡的包容性。 中國的集郵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雖然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卻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外交等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宋美齡得知美國總統羅斯福喜愛集郵,到美國訪問爭取軍援時,就將包括大龍郵票在內的集郵冊,作為禮物送給了羅斯福;我到奧地利、瑞典、西班牙、英國等歐洲國家考察時,發現文物店、舊貨市場,有許多六、七十年前的明信片,其中也有民國時期發行的;到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香港時,發現他們的超市及旅游品商店,就有成包的信銷票及我國郵品紀念冊出售;我珍藏的由“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的“神五”飛船,帶到太空的紀念封,成為大家共享的財富;小時候,看到許多中年人有很多蘇聯、東歐等國的信銷票,非常羨慕。經了解,原來他們為了獲得一枚信銷票,想方設法與留蘇學生及大使館取得聯系,經過通信以獲取難得的郵品。過去,人們集郵主要是為了宣傳集郵文化,豐富業余生活,獲取知識,滿足求新、求全的欲望,根本沒有升值、發財的奢望。學校放假,大家積極參加集郵興趣學習班,相互之間交換郵品,沒有金錢的交易。通過相互學習郵識、交流郵識,增長了知識,增進了友誼,其樂無窮。 小小郵票,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及內涵。通過設計思想、內容、畫面及印刷制版技術,將中國文化反映的淋漓至盡。如東盟、歸僑等單版票,對外,面向數億具有集郵傳統的華僑、華裔及留學生的大量需求;對內,則因為我國外交非常重視與東盟十國的關系,人員及經貿來往密切,尤其召開“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及每年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由中國和東盟10國共同主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東盟的華人、華商則是參觀、投資的主體,均需要大量的消耗;特別是,近幾年春節,國務院華僑辦公室五位付主任均率領文藝團體,分別到五大洲各主要國家慰問華僑;全國及各省、市僑聯每年召開歸僑、華裔代表大會及表彰大會,都需制作大量集郵紀念冊作為紀念品、獎品和禮品,對東盟、歸僑等單版票均有巨大的需求。既弘揚了中華文明,又宣傳了中國獨特的集郵文化,又增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友誼和團結。所以,小小郵票連著政治、連著經濟、連著文化、連著五大洲,連著全世界十幾億華人的心。 以上可以看出,郵票雖小,作用大;郵市不大,連人心。投資郵市、研究郵市,不能忘了研究集郵文化。這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也是弘揚中華文明,增進華人團結,實現中華民族、中國經濟騰飛的必需。 八大金剛 二0一0年四月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