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截留假說”的理論 |
發布日期:10-04-13 08:41: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畢氏郵品網 作者: |
禍首。2000年以來,全國人大代表曾經對此提出過中肯的意見,并得到了郵政部門的重視,大量的大量跌破面值的郵票止跌。 四、企業化管理時期的截留。 從2009年10月1日,新《郵政法》實施開始,郵票出售轉變為企業管理模式,“截留”已經是企業合法的經營技巧。其使用的模式與過去大同小異:熱點題材截留少投放,待市場價格被炒高后,再高價投放,同時可以將非熱點題材搭配售出。這也是非熱點郵票繼續延續打折郵票范圍的根本原因。從2級市場可以看到這一點非常明顯:“吉祥物”不干膠面值10元左右,開盤正值市場低迷,從30多元一路拉升炒作到220元。然后開始緩緩放貨,價格也從200多元開始下跌,不到半年時間,跌至100元。最后在短短的數周時間,狂跌至30多元以下。可以看到:“吉祥物”不干膠從30多元起步,最終回到30多元,這說明了什么?說明期間截留貨源圈走了大量的郵市資金;三輪雞大版,從近百元一路下跌至20元(面值19.60元)期間又圈走多少資金?;2008年抗震附捐,單枚票面值2.20元,從8元一路炒作到30元;版票面值14.40元,從450元一路炒高至800元,隨時都有貨源沖擊的可能。種種跡象表明,已經被少數投資商掌控“截留”是目前刺激炒作的唯一手段,魚餌已經下好,就等著大魚上鉤。“吉祥物”不干膠之所以大跌是因為有投資者接貨了;雞大版之所以下跌是因為貨源賣出去了;抗震附捐沒有跌是因為貨源沒有售出。 我們提出“截留假說”是為了讓投資者和集郵者的更全面的認識這種截留模式,避免投資炒作截留品種,因為這樣做,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集郵人。(畢氏郵品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