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郵市“價值投資 與 長治久安” |
發布日期:11-11-08 08:40:5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老田 |
與群體會迅速擴展。“中郵”不搞投資,但在 長治久安 方面是絕對重要的角色。但做得如何? 在畸形的發行制度 和 權貴腐敗下,“中郵”及其郵司已滲透到市場,并能把握郵民的脈搏,錢袋口張得更大。在這個市場,他們是最大的莊,又具有 多空 兩面相,可以據需要做多和做空,官話叫“調控” 。對此,郵民也要居安思危、有應對對策,否者套你沒商量!爸朽]”應該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做得好,集郵天地 繁榮太平;做的不好,捧著金碗挨餓,同時也失去民心。多年來市場和郵民拒絕新郵一次次加重,就是實證。 在和諧社會建程中,國家出臺的很多政策都帶有“人性化” ,許多優秀企業集團的無限發展,也都離不開民意、民生,號稱“大郵政”的中郵 想立足怎能不響應和效仿?要求發展,必須從戰略根源上糾偏,僅對郵民而言,對郵品的發行政策和對市場的調控,一定要接近民意。 我多年來曾探討“ 《目錄》效應和市場效應下的《目錄》” ,但一直沒有成文發表。其內幕 無非是向上調價,但是,每每當市場不能隨愿,調價表即使已定也不能按期出臺。新近而言,在2010年底就把二輪生肖版票全套定價14000元(地方局結算價),但也無法出臺與銷售。 中郵集團要理順投資收藏與發展產業文化的和諧關系。無論是昨天、是今天、還是明天,郵民是創造集郵歷史的動力都不會改變。沒有郵民就沒有中國集郵史,也沒有郵政、中郵企業發展集郵票品的根基。從馬路游擊隊交易年代艱難的興起,到走進現代合法的受社會羨慕的殿堂,這是中國改革成果的一瞥。 隨著中國特色的各行業的完善,以使用為屬性的郵資票品,已成為特殊的商品和投資籌碼。但,要明確并牢記,中郵企 印制出來的有價票品,并非都能換成錢,也不要忘記十余年前,深度打折流入民間的花票,50年都使用不完,不只嚴重侵害了郵民的利益,更導致國家名片遭辱和財力資源的無限虧損。 可以看到,今天的“中郵” 暫時把常規普通票品減量,增加 非常規、量少 的特殊郵品,是堤內損失堤外補,策略手法的改變并非明智之舉,豈不知一些產品是國際郵政法規定的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