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 看郵票品的使用價值屬性 |
發布日期:11-10-11 08:32:0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激濁揚清 |
1989年在美國舉行的第20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上通過了適用于萬國郵聯會員國的集郵準則,“郵政部門為營利或其他目的,不顧公德而發行有害于郵政和集郵者的集郵品。萬國郵政聯聯盟和國際集郵聯合會制定有《萬國郵聯成員國集郵公德準則》,凡所發行的郵票、郵品,如果公然違犯此準則的有關規定,將一律被視為有害郵品”。上述《準則》是1989年在華盛頓召開的第20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其第4條、第6條規定:“對于發行的每套郵品,郵政當局應保證:發行量以滿足可能的業務需要及可預見的集郵活動的需要。”“無論在哪里,郵政當局都要確保以集郵為目的帶有郵票的集郵產品有足夠的數量以滿足購買者的需求。”(1996年版《中國集郵大辭典》763頁) 1999年,萬國郵聯第22次大會通過的《萬國郵政聯盟會員國應遵循的集郵道德規范》(即“北京宣言”)之第4條規定“在每次發行郵票時,郵政部門應確保印刷數量以滿足潛在的經營要求和可遇見的集郵需要。”(2002年2月18日《中國集郵報》)。 按照萬國郵聯的規定,新郵的發行必須滿足以集郵為目的的購買者的需求,試問大家,你在郵政窗口能平價買到新發行的各種郵票嗎?即便是預訂戶有些所謂的“短腿”也買不到啊。買不到那就是違背了萬國郵聯的規定,就應該屬于“有害郵品”,有害郵品就是垃圾,更何談什么收藏、投資價值呢? 97年的香港回歸金箔張,給郵市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如今的郵政當局又在重蹈覆轍,新郵溢價的程度讓人瞠目結舌,比金箔張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有些人卻還在助紂為虐,大肆的炒作新郵。玩火自焚必將是其最后的結局。 郵票品(Stamp)是郵政機關發行,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郵票是發送者為郵政服務付費的一種形式。發送者會將郵票貼在信件上,再由郵局蓋章消值,以用于在郵件被寄出前,證明寄郵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傳遞費用。郵票發行由國家管理,通常是國家主權的象征。實用是其本來的價值屬性。集郵,就是集具有收藏價值的郵票,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動。 自從郵政管理層辦起了官商不分的“中國集郵總公司”和各級公司之后,開始把“集郵”搞變了味,搞走了樣。致使集郵的群體大量流失!其做法,他們把作為郵資憑證的紀特郵票,不拿到全國各個郵局的郵政窗口出售,而當成“商品”搞創收。在利益的驅動下,新郵發行量越來越大,郵票面值越來越高。圈錢濫發導致郵市崩盤之后,又縮量搞什么“短腿”來吸引人們的眼球,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