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市場:風聲鶴唳的嬗變 |
發布日期:11-05-14 08:31: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 |
“五一”長假稍縱即逝,市場迎來了熱點新郵下臺階的走勢,如此表現出乎不少投資者的意料,但實際上在節前這種苗頭已若隱若現,只不過來勢洶洶的下跌,讓許多短線客感覺到風聲鶴唳,悲觀的情緒彌漫。 看看不少品種的價格,在短短一周之內快速下跌了20%,自然會令不少市場人士心驚肉跳。其中雙連小型張的“改革開放”即從58元急挫至45元,“草書”小版張也下滑到52元,而2003─2004年小版張的陰跌幅度有所增大。如此跌勢似乎反映著前期的平臺整固的失敗,下臺階調整已不可避免。 那么在這種跌勢中,如何去判斷市場的行情呢?從價格看,跌勢連連的表現,讓期盼“紅五月”的投資者絕望。不過,如果撇開價格,而去認認真真地觀察下跌中的成交量,或許結論就不一樣了。在過去的一周內,一些下跌幅度較大的品種,在回落過程中卻出現了放量交易的跡象,改變了前期沉悶的平臺整理階段成交萎縮現狀。而這種表現說明了下跌中,仍然有逢低買盤在承接,這些買盤在跌勢中敢于吸納,絕非當市場的“救世主”,相反極可能是一種戰略性的舉動。 事實上,如此表現在“兔年”春節后的市場上也出現過,僅僅是那個時候出現了盤整后的快速上揚,但曇花一現的沖高釀成了此后2個多月的下跌調整,F在我們又看到了價格快速波動的現象,只是價格運行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已。 在郵市上,盤整是最難熬的時刻,而一旦出現大幅度的價格波動,則往往預示著市場將發生重大的嬗變,這種嬗變實際上是一種突破的表現,既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但有時候會出現短暫的逆向迷惑表現。如1996年歇夏期,市場就出現這種快速下跌的走勢,令大量投資者拋售逃命,但創新低的品種(除了新發行的高開新郵)卻難覓,結果是隨著8月份大行情的井噴,他們不幸成為了大行情前夕的被洗盤者。 從近半年來的行情演變看,何其相似乃爾,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意熱點品種的成交量,有時候量比價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