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立盤子 行情必發展 |
發布日期:11-05-14 08:28: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老田 |
隨著郵市三個多月的下跌調整,很多郵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一部認為行情已經結束,開始走向無休止的下跌;一部分認為根本就不可能爆發大行情,見好就收;一部分癡情者對大行情仍然堅信不疑。筆者近兩年的研習“立論”,大行情會產生,但不是以“井噴”的形式爆發,而且行情過后是繁榮。現在看正在逐步驗證。回顧行情史,83、84年馬路游擊隊的行情,基本是民間群體收藏熱形成;91年是調息增值引爆;97年是純人為(包括郵政和郵民)因素的炒作行情,包括04年的“井噴” 行情,基本都是短命行情。這次形成的行情,是國家政策調控的“陽光行情”,持續幾年都是短的,所以擬題“國家立盤子 行情必發展”。 不少輿論者很早就對本輪的大行情論述了“成立” 的觀點,這里僅提出國家兩個發展的戰略問題,既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了弘揚文化事業到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轉變國策問題。發展國家文化事業,是提高國民素質育人的前提,發展文化產業又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一部分,而集郵文化又是兩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集郵是盛世收藏的必然結果,通過與世界接軌,中國五千年文明搬上郵票更容易被世界接受,也是興我中華的需要,特別是神話、古典、畫品、生效題材等,能給中外集藏者帶來賞識的樂趣,又能聚成財富。可以說中國郵票如果發展到好處,將是世界無以匹配,而最大的受益者將是在場的國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今天的郵市可以說是個地地道道的資本運作市場了, 鑒于這個市場的屬性,一味看重集郵文化勢必跟不上形式的發展,錯失商機;反之,把這個市場單純的看做資本炒作市場、賭博市場,又將脫離集郵文化的根基,使這些商品籌碼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失去發展的動力和后勁。個人認為,前段時間官方宣傳的炒作輿論,因矯枉過正偏重了 “文化產業” 而忽略了“文化事業”。一字之差導致了郵市純炒作的不平衡發展。事實上,國家既要發展文化產業,又注重培養文化事業,達到經濟創收和提高國民素質的雙贏。 目前,簡短的實踐,國家和中郵集團 把 文化事業 和 文化產業 列為并向發展的軌道,又是在一字之差的轉變中充滿了無限商機。文化產業 占有太多炒作成分的郵票,當恢復了商品和收藏品辯證的統一面貌后,合理的價格就會打開社會的銷售面,中郵企業也擴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