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是與三版紙*幣屬于同時期一起流通的票證,當時全國各地的每個角落的糧食都要憑糧票供應,所以糧票在現實的生活中重要性要遠遠超過貨幣,可謂:“有糧票走遍天下,無糧票寸步難行”。雖說糧票已經停止了流通,但是糧票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進程中的起到的巨大作用是貨幣無法替代的,其歷史價值、文獻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美學價值(每張小小糧票都是一張濃縮的美麗風景畫,看著舒服養眼)、收藏和投資價值等是任何收藏品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糧票是真正斷代文物,是真正值得投資的藝術收藏投資收藏品。筆者認為:“1974年寧夏半斤五星水印糧票與三版紙*幣中1元、2元、5元水印用紙完全一樣,其價格都在幾百元以上了而車工2元都近2000元/張了,而文革期間發行的1974年的寧夏半斤雙文字(蒙語和漢語)五星水印糧票才1元/張,你覺得這個價格合理嗎?你覺得如此低廉并不可再生的稀少資源同時在計劃經濟年代被大量使用消耗掉的小小糧票就值1元錢嗎?大家也不要拿糧票現在的文交所上不上市來說事,收藏品市場永遠是遵循“物以稀為貴”原則,而糧票收藏品市場早就在國內有龐大的收藏群體,每年各類品種的糧票都在成套的消耗,其實糧票有限的市場資源和巨大的投資潛力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看好,水漲船高是無法阻擋的事實,作為糧票板塊的水印糧票由于本身就印制量就非常少,本身就比不是水印糧票的印制成本要高,由于消耗和使用,目前存量也是鳳毛麟角了,特別是整包貨源更是非常稀少了。筆者認為水印糧票的稀缺性必將成為糧票市場的領頭羊和風向標。結果如何,還是讓市場來告訴我們每個人答案吧(河北 浩然)
來源:炒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