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國家和地區發行的‘猴票’,不僅開眼界也倍感自豪。”近日在上海群藝館舉行的海上年俗風情展上,顧阿姨和外孫女馨馨,被一組匯聚近60個國家的猴主題郵票吸引,祖孫倆駐足觀看了許久。
這一組郵票是由藏家唐德順提供的。這位已過耄耋之年的老人說,猴票只是他動物郵票收集中的一小部分,而動物郵票在他整個收藏體系中的占比并不高。“盡管數量不多,但是猴票還是很值得研究把玩,尤其是國外也發行過不少與猴子相關的生肖郵票,充分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生肖文化“走紅”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力
作為生肖郵票開篇之作,“猴票”歷來是郵市上的明星產品。1980年,首輪猴票由邵柏林設計,著名畫家黃永玉創作。該郵票紅色背景中,黃永玉繪制的金絲猴在陽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輝,極具藝術性和觀賞性。眼下,這一版本的猴票單枚價格早已破萬,整版猴票已是天價。
從當年的“庚申猴”一直到今年的“丙申猴”,經歷四輪卻魅力不減。尤其是此次第四輪猴票,再次由黃永玉時隔36年執筆繪制,內容分別為靈猴獻瑞、福壽雙至。大師出手再次引得市場關注,在猴年尚未到來的時候,這套面值2.40元的郵票,身價早已猶如火箭般躥升。
為了此次展覽,唐德順將自己收藏的四輪猴票悉數貢獻了出來,對于高漲的價格,老人倒看得并不重:“收藏郵票并不在意如今市場上能夠有多少身價,細細研究郵票中的典故、欣賞畫面設計,品味其背后的文化韻味,這才是收藏的本意。”唐德順說:“過去猴票我們買來就是寄信的,不過8分錢。”他所藏的其中一枚猴票就是貼在信封上的一枚舊票,是過去朋友間相互通信留下的。“收藏只要留一枚能看就夠了,閑暇時候慢慢看看,仍然很有味道。”
也正因此,他對其他近6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生肖郵票也十分看重。
唐德順介紹說,生肖文化源于我國,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生肖屬相之說在不少國家地區中也十分流行,因而它們也發行了與之相關的生肖郵票。“比如,日本在1968年就曾發行過一枚猴票。這應該是世界各國生肖郵票中最早的猴票。”
近年來,由于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加上“美猴王孫悟空”的國際知名度,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印制十二生肖的郵票,不少國外的郵票是以中國生肖郵票作為底板進行再度創作。
對于中外猴票,唐德順老人也做了比較:“這些外國郵票里不僅有卡通猴、漫畫猴,更有享譽世界的美猴王。不過與中國生肖有關的郵票中,無論出自哪個國家,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東方文化的元素。”他以美國發行的猴票為例,這枚郵票采用剪紙這一中國傳統形式,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一只討人喜歡的猴子形象,旁邊又以漢字“猴年”標注,“足見我們祖國傳統文化影響力之大。”
民俗學者表示,對于眾多海外華人華裔而言,能夠在如今生活的地方看到這樣的郵票,不僅說明中國文化魅力之大,更能讓他們寄托鄉愁。
猴子是我國生肖郵票中最受青睞的題材
退休前,唐德順是上海十六棉紡織廠高級工程師,因為精通外文,這也讓他在“淘”國外郵票時顯得游刃有余。他說自己煙酒茶不沾,集郵成了工作之余唯一的愛好,“這個愛好是富有知識性、欣賞性和文化內涵的。”
據唐德順介紹,在我國12種生肖動物中猴排在第九位。但是猴卻以它的智慧和機靈,成為我國生肖郵票中最受青睞的題材,備受設計師喜愛。
對于這次亮相展覽的以猴子為對象的郵票,唐德順表示,這些郵票風格迥異,呈現了各類猴子的真實生態。比如一張馬達加斯加發行的猴票,其上的狐猴圖案為當地獨有的物種;以幾內亞的黑白疣猴、越南的長臂猿等為描繪對象的猴票,也讓人印象深刻。
唐德順這次帶來的“猴票”中,發行的國家和地區跨越亞、歐、美、非、大洋洲,其中還有如馬約特島、烏姆蓋萬等國人稍顯陌生的地方。這些地方發行的猴票更顯珍貴,“若是要了解這些地方出產的猴子的習性,肯定得查閱相關資料;于藏家而言,這些郵票藝術性與知識性兼備。”業內人士這般表示。
除了猴年發行猴票之外,中國也曾在其他年份發行過與“猴”相關的主題郵票。比如,1963年發行的金絲猴3枚一套;1979年發行的中國古典小說 《西游記》 八枚一套;2000年中國和巴西聯合發行的 《木偶和面具》2枚一套,其中中方發行的一枚即孫悟空臉譜猴票;2002年發行的長臂猿猴票,四枚一套。
來源:文匯報 本報記者 徐維欣
本版圖片均由唐德順提供,本報記者葉辰亮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