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積極的心態看郵市 |
發布日期:12-09-11 08:37:1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郵幣卡網 作者:黃興躍 |
第四次郵市大潮不論從哪方面說都與1997年的大潮有質的不同,九一年至九七年的大潮間隔只有6年時間,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短暫的6年時間中,包含著調整,蓄勢,洗籌,建倉,運作和拉升,所不同的是,前幾次大潮似乎是民間社會資本的作用力,郵市內在規律的運行軌跡在當時內外經濟形勢下乘勢而起,短時間內的全線暴漲讓參與者血液沸騰,郵市的泡沫與風險全然不知,從而造成了長達15年的低谷,大多參與者還沒回過神來就被摔下深谷,傷痕累累,教訓深刻。 這一輪郵市行情的啟動嚴格來說是從郵政改制的2005年底與2006年初起步的,2007年開始了全面修復,昔日的8元垃圾型張從2.5元回升至4.6元之上,垃圾JP片從0.2元回升至0.6元,這些被郵人視為打折垃圾票在二年時間內抬高了底部,漲幅達1倍至3倍。這還僅僅是發行量極大的郵票都有如此的修復空間,雖說沒有快速暴拉,但也有了明顯的內在潛力。除了垃圾版塊有所表現外,中前期的紀特票,文革票,編號票,JT票,紅軍郵,以及包括2003年后的所有小版,那樣沒有實質意義上的漲幅,2009年至2010年二年間,就己經讓1985年之前的所有郵票大踏步地超過了九七年水平,表現突出的文革,編號,一輪、二輪、三輪生肖,紅軍郵,一輪生肖小本票等都有上乘的表現,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了這一輪的郵市己經打破了前三輪郵市大行情的運行模式,此時再用過去的思維或經驗來套今天的市場,都會失效的。 此輪行情之所以周期長,根本意義上講就是在打破郵市在短時間內的暴漲暴跌格局,政府用調控的手段來運作市場,細水長流地把握市場節奏,用時間換空間,逐漸地把集郵文化溶入到社會中去,溶入到城鄉,校園,部隊,機關,社區中去,這或許才是中郵集團制作的藍圖。 去年和今年的市場,總體上處于調整之中,既便有熱點也是新郵的炒作,去年以來,絲綢,賀喜,生肖等熱點基本上處于震蕩洗盤之中,尤其是現在己經進入九月,市場仍然沒顯現全線啟動的跡象,套牢者多在熱門品種之中,于是心態受到影響,面對當前的市場,還得用積極的思維去分析和判斷,目前所謂的行情低迷,真的是一無是處嗎?2007年奔馬套票112元,2011年時最高峰600元,現在所謂的極其低迷期也值400元;齊白石套票160元,2011年時最高峰1100元,現在價值750元;荷花小型張700元,2011年最高峰2400元,現在價值1800元。如果說上述郵票屬于精品老票范疇的話,那么事實上大家也基本找不出比07年價格更低(或者上漲幅度低于50%)的票品了,除了被炒作新郵。 既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