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市從傳統市場走向電子盤,是近二年來才發生的逆變。面對市場的轉型與運營,給絕大多數投資人帶來了機遇和困惑,尤其是在電子盤實際運作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愈發突出,許多人不理解和明白為什么線上與線下價差為啥這么懸殊;搞不懂入庫托管為啥這么不盡人意;不清楚拿去入庫托管退回來并開了箱,開了盒,開了包的籌碼該如何辦;不明白為什么調整一年有余市場仍然不溫不火;不知道既然調整這么久時間為什么所有的郵票依然沒有被打回10多年前的價格;思慮電子盤接下來的走勢還會不會有所建樹;擔心實物市場的籌碼還會不會再登枝頭。所有這些存在的問題與想法,應該都是絕大多數投資人心中急需待解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電子盤面世后產生的各種問題,正是中國郵市從一個階段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必然和陣痛,當然,這種必然和陣痛的產生與存在,也是中國郵市發展過程中必然的產物。在短短的二年時間里有近百家的文交所郵幣卡交易平臺出現,一是說明了郵幣卡市場潛在價值的存在;二是中國郵市本身需要進取與創新;三是文交所群雄爭霸,為了各自的利益,難免產生和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四是新生事物的出現,本身就存在磨合和適應的過程;五是從近二年電子盤的發展看,文交所郵幣卡交易平臺雖多,但社會各界參與的熱度和社會的影響力還差之甚遠;六是國家有關職能部門對電子盤的崛起并非聽之任之,而是在關注與研討之中。所以,概括地講,郵幣卡電子盤這條道是一定會走下去的,郵幣卡電子盤和實物市場之間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也將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接軌,因此,我們不能再用1997年大潮之后的思維來評價電子盤出現并運營過程中出現的現象,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有人說,現貨市場的東西沒有人接了,現階段看是存在這個問題,試想,那么多被文交所托管過程中被打回來的籌碼那里去了,而且還是開了箱、開了盒、開了包的,只要東西不是假的,想必這些被退回來的東西還要在市場流通,不管以什么方式,都會再次面向市場,面向電子盤。
品相的問題一直是個結,你有你的標準,我有我的標準,只要是我買進,那標準一定得我說了算,按此推論,文交所電子盤在今后的入庫托管中,也同樣會有自己的托管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子盤的規范和入會成員的不斷涌入,為了擴容,為了存在,為了做大做強,也一定會陸續放開托管品種,如此一來,昔日被托管打回的籌碼,只要不是明顯的缺陷,同樣還會拿去再次托管。東西只有這么多,這么大,盤子做大了,運營滾動了,電子盤活躍了,對品相的判定又會是一種態度了。
電子盤還會不會做下去,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就有問題,既然電子盤是一種創新模式,向前走是必然了,不要只想到吃甜頭,市場有市場的內在規律,該調整還是要調整的,該虧損還是要虧損的,只想好處,不想壞處,這本身就不符合辨證法。
實物市場更用不著擔憂,有東西在還擔心什么?不管是托管后被退回的,還是從來就沒拿去托管的,手中有貨就是你的幸運,別不那么不自信,你要現在賣,低價賣,也沒人攔著你,只是別過些時間大漲了又去追,賣了就賣了,心態要平穩,也別再惦記著10多前那種歷史了,既然電子盤都存在了,還想殺價吃貨,也要與時俱進了吧。
至于文交所,也別相互抵毀,各個文交所有自己的運作思路,對與不對,存在還是整合,時間自然會給出答案,現在就相互抵毀,無非是想拉更多的資金進來,是好是壞,歷史自有評判。
中國郵市還會存在下去,郵幣卡走上了電子盤,仍然還是在中國郵市的范疇之內,中國郵政還會發行郵票,既然國家都在發行郵票,說明市場還會存在,實物市場是電子盤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二者互為補充,相互存在,由此推動中國郵市的繼續發展下去。
2016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