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與郵市的命運 |
發布日期:12-12-11 08:30:3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井岡紅 作者: |
自2010郵市步入的調整,其時長和幅度,動搖和打擊著許許多多鐵桿郵迷和郵市投資者的底氣。 然而,江蘇文交所的試運行,象晴天霹靂,讓許許多多迷糊者震醒,象一弘清泉浸潤著郵人干枯的心田。人們似乎看到了什么,也似乎重新燃起了久違的遐想。 小的直覺,郵人興奮的成分在增多,郵市備戰的氣氛在聚集,資本覬覦的眼神在逗留---- 文交所能改變郵市嗎? 就與郵市關系而言,江蘇文交所較天津文交所更加走近了一步。它首次將郵票納入交易標的,即將實現郵品的電子化非實物交易。這種史無前例的模式對郵市的宣傳、發展、壯大、穩定都將產生重大而積極的意義。 其一,擴大郵市影響。郵幣是否第二大投資市場,目前并未得到社會完全認同,圈內的說得多一些。為什么股市那么吭人也讓人難取難舍,高潮期可以連創單日開戶10萬的紀錄?它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電視報紙天天見,股民遍地是。文交所推行的郵票電子化非實物交易,僅憑股東背景這一點也可讓郵市的宣傳、影響如虎添翼。其運作之后的轟動效應更不可小覷。 其二,拓寬融資渠道。郵市是個黃金市場,但缺錢。復蘇上行才1年多,便打起了轉轉,而且出現不少死亡板塊與品種,這應當是后續資金不濟的最好說明,這一點恐怕得認。文交所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聚集巨量社會資本,其交易額、交易速度、郵價影響力,都是實體市場無法比擬的,也是最根本的。王先生曾說,市場不乏千萬、億元大戶,但相對“股市化”交易,最多是高級攤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三,提高交易速度。為何郵市難以吸引大資金?一是建倉速度慢,一本一本地驗、一箱一箱地收,費功夫,別人耗不起,而且你一收,他“惜售”,籌碼收集非常難;二是專業要求高。齒、膠、黃、偽,全品、上品、中品,隔行如隔山,外人頭暈目眩,搞不來。文交所,可以便這一切變得簡單輕松。 其四,引爆郵價上漲。郵票具有收藏與投資雙重屬性。由于文交所提供了籌碼快速收集平臺以及籌碼的相對有限性,導致短時內郵價上升的速度和幅度極易超越實體市場,從而產生極大的賺錢投資效應。并由已上市的品種、板塊波及相關的品種與板塊,逐步形成郵市做大、郵市走強、走牛的強大基礎。 當然,與股市相同,文交所也是雙刃劍,對郵市的作用具有雙重性。主事者當加研究、引導、規范,盡力防范和降低市場風險與泡沫,使郵市這一傳統投資市場真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讓“老人”回歸、新人涌流。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