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郵品考驗郵人的信心 |
發布日期:14-07-29 08:23:1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周鳳遲 |
在郵市2009年至2011年那波中級行情中,“梅蘭芳”、“牡丹”、“國慶15周年”、“奔馬”、“荷花”、“齊白石”和“紅樓夢”等精品郵票和小型張上漲幅度較大,再次顯示出經典郵品所特有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此后經典郵品市價又出現了大幅度的調整,僅“梅蘭芳”小型張就下跌了10萬元,使得不少投資者成為了那波行情的“套牢者”。經典郵品價格經過兩年多的大幅下跌之后,成交量也急劇萎縮,但郵市中卻幾乎看不到逢低吸納的買盤,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經典郵品有可能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郵人的信心也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這些經典郵品一直受到集郵者和投資者的喜愛,他們常以能收藏或投資這些郵品為榮,但是,郵人近期購買這些經典郵品的欲望卻在下降,主要的原因可能與經典郵品價格仍然過高有關。 從表面上看,經典郵品成交遇阻是價格偏高所致,但其背后的原因還是收藏者信心的缺失。資金是衡量一個市場信心度強弱的關鍵性指標,市場沒有資金作為后盾,也就因此失去了投資者的垂青,價格下滑或者停滯不前也就不足為奇了。部分經典郵品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中級行情中“牛氣沖天”,其實是外圍資金短期進入所致,這些資金帶有比較明顯的投機色彩。 十多年來,郵市曾出現了三次具有較大力度的中級行情,第一次是2001年春季,第二次是2004年春季,第三次是2009年至2011年。前兩次行情都是新郵和次新郵品唱主角,投機的成分比較大;第三次行情最為耀眼的則是經典郵品,那些崇尚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者終于“揚眉吐氣”。但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資金又很快撤出了郵市,令價值投資者措手不及,經典郵品的風險被驟然放大,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集郵者和投資者都不敢貿然大量買進經典郵品。 資金的匱乏不僅讓投資者裹足不前,而且會使高價經典郵品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進而就會最直接地影響到投資者的信心,他們不得不采取觀望的態度,以此來應對近在咫尺的風險。經典郵品連續幾年的下跌令郵人越發變得縮手縮腳,在新郵或者次新郵品上同樣也不敢輕易染指。 郵票作為高附加值的商品,其價值標準和價格體系完全依附于郵人的信心。雖說經典郵品不至于出現斷崖式的急速下跌,但價格與成交的長期凝滯或許更加可怕,因為這樣的煎熬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扛得住”的。雖然近期經典品種還保持著一定的高姿態,但今年發行的新郵接二連三地跌破面值也同樣打擊了郵人的信心。當然,郵人不必過于驚慌,沒有只跌不漲的郵品,只要對經典郵品加以適當關注和研究,并抓住投資機會,就有可能反敗為勝。 (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周鳳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