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華南虎》郵票的最佳原地(陳來) |
發布日期:04-07-09 14:5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國家郵政局今年8月23日將發行《華南虎》特種郵票。備感欣喜的是江西郵壇,因為江西省撫州市的宜黃縣是經國內外動物專家考察認定有野生華南虎種群分布的中心區域。 一、宜黃有野生華南虎慘遭捕獵的歷史 據宜黃縣志記載和民間流傳,歷史上宜黃縣境內華南虎出沒十分頻繁,傷害人畜事件時有發生。1949年和1950年,縣城鳳岡鎮先后兩次出現餓虎闖入街區覓食,一時居民談虎色變,十分驚恐。新中國成立后,工農業生產發展,人民生活需求增加,森林采伐日漸增多,華南虎的棲息活動空間日益縮小,食物相應減少,導致華南虎選擇人畜為攻擊目標,直接影響人畜安全和正常的農林生產。為此,當時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從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出發,于1954年、1956年兩次下令各地,積極組織軍民予以捕滅,并行文重獎“獵虎英雄”。根據上級精神,宜黃縣把滅虎當作中心工作列入政府議事日程,下達計劃,布置任務,鼓勵獵人采取毒餌、毒箭、圍捕、絆線銃等方式獵殺華南虎。據當年報紙報道,撫州地區1955年12月至1956年1月13日共捕殺虎豹60只,其中宜黃縣獵殺華南虎17只,占全區11個縣總數的28%。這場滅虎運動一直持續到1983年8月18日,江西省政府辦公廳與江西省軍區司令部聯合下文“停止消滅害獸工作”為止。這場長達28年的滅虎運動是導致華南虎瀕臨滅絕邊緣的直接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開展“華南虎野生資源狀況調查”項目時,江西省華南虎調查組在1992年對井岡山等省內18個有虎縣市獵捕情況統計表明:20世紀50年代,共捕獵146只,其中宜黃55只,占全省總數的37.6%;60年代,共捕獵85只,宜黃為25只,占總數的29.5%;70年代,共捕獵33只,宜黃縣10只,占總數的30.3%。由此可見,歷史上宜黃縣的華南虎數量可觀,總數居全省各縣之冠。而到20世紀80年代末,華南虎在宜黃已從家族興旺走向瀕危境地。 二、宜黃有野生華南虎種群生存的實證 1999年7月4日,江西省宜黃縣白竹鄉一農民外出未歸,后發現其被大型猛獸擊中要害部位致死(以下簡稱“7·4”事件)。1999年7月25日~8月3日,國家林業局指示“華南虎種群調查項目組”金昆博士、鄭冬博士赴江西省宜黃縣對“7·4”事件進行調查。 調查組在“7·4”事發地點進行實地考察,看到有動物留下的圓形足印多處,足印外側端無爪尖印跡,其寬度均大于12厘米。調查組當即排除是黑熊足印的可能。初步認定是大型貓科動物華南虎或金錢豹,而從足印大小分析,華南虎的可能性更大。 1999年9月15日~9月30日,金昆博士在馬建章院士、福建省林業廳及福建省野生動物保護站、龍巖市林業委員會、龍巖梅花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的支持下,邀請兩位世界范圍內老虎調查權威、國際著名專家、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德米特里·G·皮庫諾夫(Dmitri·G·Pikunov)研究員,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生物土壤研究所伊戈爾·G·尼古拉耶夫(lgor·G·Nikoiaev)研究員,同赴梅花山保護區華南虎飼養繁育中心,對該中心模擬野外條件半散放式飼養的3只華南虎的足印、臥跡、掛爪進行調研。同時,還對哈爾濱動物園成年金錢豹足印對比。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和數據分析,調查組認定,“7·4”事件的動物足印為華南虎足印。 白竹鄉一農民反映,在“7·4”前的一天傍晚時分,看到有3只虎崽在一向陽山坡的開闊地嬉戲玩耍!7·4”事件后的幾天,據宜黃縣白竹鄉鄰接的寧都縣肖田鄉村民鄧為活反映,在該鄉的美佳山地段曾聽到過聲聲虎嘯,其聲震山撼地,久久回響。美佳山距白竹鄉30公里,兩地樹接樹山連山。據此,調查組初步認為,江西省宜黃縣及其鄰近地域至少有一個家族共5只華南虎生存,其中成年雌雄虎各一只,幼虎3只。有幼虎存在,說明我國江西省的野生華南虎仍在繁殖。 調查組在事發現場調查后,又根據當地村民提供的信息,在距華南虎傷人處約2千米處的山脊上一棵茶樹下(地理位置為東經27O15′42″,北緯116O6′1″)發現一處大型動物臥跡,長2.4米,寬50~80厘米,臥跡處遺留獸毛50余根。該批獸毛經江西省林業廳自然保護區管理辦公室于1999年10月4日送達設于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進行檢測。1999年12月8日完成檢測,《鑒定報告》稱,通過形態學及DNA分析,其檢測結果是:“華南虎在250bp左右存在一個片段,4只華南虎均表現相同的譜帶。送檢毛的譜帶與華南虎的相同……上述結果不能排除送檢毛來自華南虎! 三、宜黃有野生華南虎繁衍棲息的環境 宜黃縣位于江西東部,撫州市南部,地處武夷山山脈與雩山山脈向撫河平原過渡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16O1′至116O23′,北緯27O6′至27O27′。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四季分明。 歷史上宜黃縣華南虎的分布中心區域,建國初期境內華南虎數量居全省之冠,二十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全縣收購當地捕獵華南虎皮毛占同期全省34%。1992年建立縣級宜黃縣魚牙嶂華南虎自然保護區。2001年3月30日,經江西省政府批準,晉升為省級華南虎自然保護區。 綜上所述,《華南虎》特種郵票的最佳原地,應該是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白竹鄉。 中國郵政報 |
上一篇:01小型張突現重大投資機遇(老彭) |
下一篇:7月12日滬600行情(一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