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對“奧運”題材的一份冷靜 |
發布日期:04-07-11 11:1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當2004雅典奧運火炬在北京街頭熱情傳遞時,2008北京奧運的堅實腳步,也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耳邊,奧林匹克旗幟飄動的獵獵之聲也越來越清晰。2004年6月末,當又一款“奧運”題材郵品問世,市場參與各方,無法不從內心深處,再度撩起濃濃的奧運情結。 6月29日,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在京滬兩地郵市亮相,市場方面立刻給予從未有過的關注與熱情。這款郵資為人民幣60分的普資片,在北京,開盤價高達6元,后一路下探,最低跌到4.50元,但很快就被后續資金強勢托起,最高上沖到7.50元,尾市時有所走軟,但收盤價也在6.60元附近,較之面值,上漲幅度高達1100%。上海的勢頭略弱些,開盤價為5.80元,最高漲至7.40元,后也落至4.50元,收盤價與北京持平。后兩日,市場繼續保持強勢,最高時甚至突破10元大關,后相對穩定在6元左右。炎炎夏日,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的過度炒作,與重新陷入調整格局的市場形成巨大反差。 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是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為紀念中國加入國際奧林匹克組織20周年(1984年至2004年)授權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由于背面圖案設計溫馨浪漫充滿詩意色彩,因此市場也賦予它更多想象,或“從奧林匹亞到萬里長城”,或“從雅典到北京”,兩種稱謂,都表現出對2008北京奧運的深深向往。只是市場是勢利的,具體表現出來,就是一種過火的炒作行為。從網上反饋的信息看,29日當天,北京郵市單獨就這款普資片就形成了炒局,最多時有兩百多人參與,上海方面溫和些,但也聚集了近百人。據了解,這天京滬兩地的成交量高達30余萬枚,雖多是期貨交易,但參與者熱情極高。京滬兩地就同一郵品達成共識,這也是近些年來難得一見的現象。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的特別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深層次分析,市場熱力追捧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理由在三個方面: 其一,“中國奧運20年”是國內首枚啟用“2008年北京奧運五環郵資圖”的郵資片。而“2008年北京奧運五環郵資圖”權利人,是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只有他們或者經他們授權,才能印制“2008年北京奧運五環郵資圖”的郵品。從這個角度,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將是奧運題材郵資片系列的龍頭老大。龍頭效應是郵市投資的經典,有此為據,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不炒也難。 其二,“奧林匹克”是一面永遠高飄的精神旗幟,從現在起,到2008北京奧運,一方面,集郵大眾會以越來越飽滿的熱情關注奧運題材郵品,另一方面,發行方也會以更多的精力,制作奧運題材郵品。奧運收藏熱,必然會在市場一波高于一波形成大勢。2004夏季的雅典奧運,是奧運題材郵品新的切入點,更可能是發動2004秋季行情的催化劑。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選擇最恰當的時機,以最合適的方式推出,自然會受到參與各方的重點關注。其三,關于普資片“中國奧運20年”身份,雖說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授權,國家郵政局發行,但在這之前,國家郵政局沒有發行公告,具體銷售方式也不明不白,各地集郵公司以及郵政局窗口也不見出售。6月29日京滬兩地郵市突然集中到貨,貨源從哪個渠道以哪種方式流,一切都是霧里看花。而市場炒作,炒的就是“蒙朧”,炒的就是“模糊”,炒的就是“不清不楚”。 但從投資角度,“中國奧運20年”盡管有千好萬好,必定只是普資片中的一種,在洋洋大觀的奧運題材郵品中,設計不算出眾,題材不算創新,即使走高,其理性價位也只能在面值5倍附近。從市場角度考慮,集中人氣與資金對“中國奧運20年”進行追捧,雖然場面上很好看,但實質上不起任何積極作用,一旦資金鏈脫斷,必然會引起相反的結果。 2008北京奧運是我們的向往,是我們的期盼。但無論如何,我們對“奧運”的這份熱情,不應是市場炒作的理由。請參與各方對“奧運”題材,保持應有的一份冷靜。 來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江南客 |
上一篇:何苦兄弟相殘(東方鶴) |
下一篇:“無形之手”調控市場 主力資金把握熱點——上半年郵市兩大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