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給小型張再度崛起的機會 |
發(fā)布日期:04-11-29 07:1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能否給小型張再度崛起的機會[日期:2004-11-28]來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張健初[字體:大 中 小]
關于小型張,近期郵壇有兩大新聞,一是2004中國嘉德秋季拍賣中,紀94“梅蘭芳”高高落槌在25300元成交,相對22000元市場價,要高出10%左右,消息傳出,集郵者莫不歡欣鼓舞;另一條新聞就帶有淡淡的苦澀味了,2004年推出的5款小型(全)張,有4款被打到面值(非售價)以下,打折面達到80%。同是小型張,在市場居然出現截然不同的走勢,這讓參與者百思不得其解。 嚴格地說,2004年全年發(fā)行的小型張,共有“孔雀”、“八仙過海”、“鄧小平”等3款。另兩款“桃花塢”、“祖國邊陲”,售價高于面值(前者面值4.40元,售6元;后者面值9.60,售12元),概念上屬于小全張范疇。目前3款面值6元的小型張,市價分別為5.60元、7.80元、4.50元,“八仙過海”高于機會30%,其余兩款在面值基礎上,分別下跌6.66%和25%。“桃花塢”、“祖國邊陲”高價為5.40元和8.50元,相對售價,下跌10%和29.16%。5款小型(全)張總面值(售價)36元,市場價累計31.80元,總體跌幅達到11.66%。 目前在市場嚴重打折的小型張,主要為1992至2001年間發(fā)行的垃圾品種,其中8元面值折幅為40%,價格區(qū)域在4.40至4.80元之間,5元面值的品種表現略強些。形成這種局面原因有二,其一,小型張發(fā)行量過高,其中“香港回歸”高達5770.96萬,為新中國小型張?zhí)炝恐睿?998年小型張發(fā)行量也都在3000萬以上。如此天文數字,集郵者只能望而卻步;其二,1997年始,小型張面值設置上調到8元,兩枚金箔小型張面值更高達50元。過高的面值設置,阻礙了小型張參與郵政流通,也挫傷了集郵者參與的積極性。 為改變小型張大量壓庫現象,決策層年初果斷實施大規(guī)模銷毀措施。據公布數字,此次共銷毀紀特郵票32.21億枚,面值金額達34.41億元,占全國1992年至2001年紀特郵票庫存總量的94%。而這之中,小型張占有很大比例。庫存紀特郵票大面積銷毀,既改變了低檔小型張的存世狀態(tài),也阻斷了違規(guī)貨源對市場的沖擊。 2004年起,發(fā)行方理性調整郵票發(fā)行政策,一是繼續(xù)維持前期縮減發(fā)行量政策,目前小型張的發(fā)行量在千萬左右,較之1998年,僅為其1/3。二是面值設置主動向下調整,從上年度8元,下降到6元,降幅高達25%。此外,對優(yōu)秀選題,如“八仙過海”,除小型張外,也沒有做出其他郵票安排。這些都是專門為小型張制定的優(yōu)惠政策。 與之相配合,2005年停發(fā)市場炒作主打品種“版式二”,也是為小型張重樹市場形象鋪平道路。雖然取消“版式二”計劃,不等于取消小版,但客觀上,“版式二”的淡化,將會迫使市場炒作現象降溫。宏觀角度,對“版式二”與小型張輕或重的態(tài)度,是大是大非的服務方向問題,前者為短線投機客,后者為長線集藏者,重小型張輕“版式二”,是長遠眼光的根本性舉措。 相比較而言,2004年小型張板塊走勢相對穩(wěn)健,其場面,雖沒有小版那樣火爆,但同樣也沒有小版那樣波動。如“大足石刻”、“黃河水利”、“青藏鐵路”,元月初市價為3.80元、3.70元和3.4元,到11月中旬,則已分別上漲到4.80元、4.95元和5.05元。另一款“壺口瀑布”,年初時只有7.90元,現已悄悄上行至12.10元,升幅高達53.16%。 小型張中最具貴族風范的,是剛剛在嘉德秋拍中以25300元成交的紀94“梅蘭芳”,新JT郵票中的小型張“王子”,則是T41“從小愛科學”,目前市價在4800元左右。上世紀80年代末期,小型張是市場呼風喚雨的旗幟性品種,也是真正集郵者難以割舍的最愛。從這個角度,能否給小型張一個再度崛起的機會,借此呼喚一些離散多年的集郵朋友重歸? |
上一篇:上海郵市整點行情動態(tài)更新11月29日 |
下一篇:重大抉擇——97年以后發(fā)行的小本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