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郵市下跌探因 吳貴祥 |
發布日期:04-11-16 09:4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深秋郵市下跌探因 吳貴祥
在剛剛步入11月的深秋時節,眾郵人在對明年新郵展開熱烈討論,明年新預訂也剛剛拉開序幕之際,徘徊不前的郵市突然加快了下跌的步伐,且下跌范圍也由《清明上河圖》小版票、《國旗國徽》不干膠小版張等少數的熱門新郵擴大到03、04年小版張(票)、編年小型張等郵票,給眾多投資者一個措手不及,郵市因此再度出現恐慌性拋盤。那么,在大規模郵票銷毀結束、國家局下達“9.15”通知、明年新郵版式合二為一等利好政策刺激下,郵市行情緣何不漲反跌呢?筆者分析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郵市瘋狂炒新的后果。炒新盡管是近年郵市揮之不去的幽靈,但在今年10月份表現尤為突出,一些炒家抓住《清明上河圖》小版票、《國旗國徽》不干膠小版張的題材優勢和新品種優勢大做文章。《清明上河圖》小版票最高價被炒高到22.5元,是8.4元面值的近3倍。目前市價雖下跌至17.5元,但與其他發行量70萬左右的小版張市價僅20余元相比,價格依然過高,還具有較大的下跌空間。特別是《國旗國徽》不干膠小版張,50萬版的發行量比03年發行量最低為40萬的《崆峒山》小版張還多10萬版,除5-6萬特供博覽會參觀者外,其余基本流向市場和掌握在總公司手中。然而它僅憑背面“不干膠”這一外殼,其價格竟一度被炒高到160多元,而03年發行量在40-50萬的小版張目前價格僅30-40元。郵票價格在印量為王的前提下,將不干膠小版張瘋狂炒高到100多元,顯然是完全失去理智的表現。不過集郵總公司全面掌控貨源,起初壓低投放量,價高再大量放貨,也是造成其價格猛漲急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不干膠郵票的炒作上,集郵總公司就像是一臺郵市的抽血機,將大量的郵市資金抽走,造成有限的郵市資金再度嚴重失血,從而波及03、04年小版張和部分編年張等郵票的普遍下跌。
二、受新郵預訂的影響。明年新郵盡管除“生肖雞”外,取消小版張發行,但由于將版式一和版式二合二為一,全部以小版票的形式出現,并且可預訂小版票,再加上今年小版票高開高走的示范效應,使得明年的新郵預訂,尤其是小版票預訂同樣很吸引人。從印量方面分析,估計明年新郵發行量應基本與今年持平,保持在1000萬套左右,除去400萬左右的套票預訂和300萬左右制作年冊、禮品冊和郵品外,剩余的整版票大約為300萬套。再根據小版票的預訂款只需400元,每版郵票枚數不超過10枚來推算,預計明年的小版票每版含郵票數不會超過4套,小版票的數量基本在75萬版左右。據此推斷,明年的小版票也同樣會有不俗的表現。那么,如果能盡量多預訂到小版票,就等于拿到了原始籌碼,作為郵商和投資者自然不會放過預訂小版票的機會,這又使部分郵市資金離場參與新郵預訂。我想這是近期郵市下跌的又一大原因。
盡管進入11月份以來,郵市出乎意料地加大了下跌的幅度和范圍,不過下跌的品種主要集中于03、04年的新小版張和小版票,前期的編年小型張等品種雖也有部分下滑,但下調的幅度非常小,多在3%左右,并在多次的郵市漲跌中表現出了強勁的抗跌性。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郵市的底部基本夯實,再出現全面、大幅下跌的動力明顯不足。所以本次下跌應是短暫性的回調,只要政策面不出現利空,相信隨著新郵預訂的結束和郵票發行部門對新郵發行管理調控力度的加大,郵市很快將止跌回升,廣大投資者大可不必為此而出現恐慌,甚至對郵市失去信心。
|
上一篇:《世界杯》A組再度節節走高 引領郵品止跌回穩 |
下一篇:壟斷優勢無法繼續 國內快遞業老大EMS強行提速 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