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很早就從余光中的《鄉愁》里知道了郵票的特殊意義。還記得偷偷撕下鄰居家信封上的郵票的日子嗎?
在這里,借這個平臺,我要說聲“對不起”,我已經不記得你的名字,但是,那張漂亮的”梅蘭芳” 是我偷撕的。
那個年代,收藏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個不可企及的名詞。不過,普通人也會有普通人的“收藏”。
集郵就是當年的我們可以觸及的領域。而這個小小的領域里,歷史課本上出現的那張郵票一直被我們認為是最最珍貴的,只有那一個原因: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我們想偷,想撕,都沒處找的郵票。
今天,它也許不是最貴的,不是最受重視的。但那個記憶,如果可以成真,我毫不猶豫。
對于那個年代的歷史課本,我就留下了兩個印象,無聊的“年表”和可以隨意涂鴉的插圖。 除此之外,還能記得一點世界郵史。
黑便士,藍便士
黑便士郵票采用維多利亞女王頭像為圖案,這樣既代表國家的權威性,又要表現出國家發行的有價票券的嚴肅性。在印刷上采用了當時歐美國家印制鈔票時已普遍采用的最先進的雕刻版印刷工藝,并使用了難以偽造的皇冠水印紙。
黑便士郵票幾乎具備了現代郵票的所有特點,具有科學性和使用性,許多國家紛紛效仿,開創了郵票發行的紀元。我們今天看到的有齒孔郵票是在1848年英國發明家亨利。阿察爾(HENRY ARCHER)發明了郵票齒孔后才誕生的。1854年英國正式發行有齒郵票。隨著大英帝國郵政制度的建立,其它國家也效仿英國發行本國郵票。
來源:華夏收藏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