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幣卡市場上,如果來半個馬云,會怎么樣?
現在絕大多數的莊、管理層、主力、資金——全下課。
1、都說電子盤是平臺。是嗎?是淘寶那樣的平臺嗎?人家那個是真正的公開、公正、公平的去處。我們這個是真正的偽平臺,甚至是違法的黑幕;
2、幾乎所有的莊都辦了公司,領了執照,“完成”了轉型。但是真正的企業嗎?是真正的企業家?是和阿里巴巴同樣性質的大企業集團?
3、都說資金是郵幣卡的七寸。哪個企業不缺資金?還說郵幣卡是投資行業。不是給自己貼金嗎?投資投資,不斷的反復的深入的持久的百年的千年的投——資:資金+資料+資本+資格+姿態+姿勢?我怎么聽起來看上去,咱們的資金姿勢姿態,都是賺一把就跑的感覺呢?
比較起來,我們這個市場、這個行當、這把人、這個玩法,這個走勢、這個趨勢,總是差點啥,總是不像,總是讓人不放心,總是恐慌盤,總是套新人,總是挖坑埋散……
為什么會這樣?
馬云們,是現代企業家思維。我們呢,是小農意識;馬云們是一流企業家,我們是郵票販子;馬云們是要做強一個產業,我們是見利就走、見好就收甚至見利忘義、見錢眼開的投機倒把分子。
一句話,回頭看看我們是怎么來的?
從馬路市場到電子盤,從買一張郵票要省好幾天的菜錢到現在動輒大資金,從金猴到虎大版……曾經的郵票販子,完成了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沒有?
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脫胎換骨——如果我們不徹底摒棄販子思維和騙子玩法,這個市場要是能真正好起來,可能嗎?
販子和騙子,僅一步之遙。
賣菠菜的馬路販子,他會設法把破了的什么菜賣給你。
一旦進了大棚,他會改變很多;后來進了超市,革命了不少。但是,這不夠,這是被動的,不是革自己的命。
德國的小販賣黃瓜,不頂花帶刺的,上午賣不了,全倒掉;下午上新菜。
小販子倒掉了蔫黃瓜,革了自己的命。自斷財路,確更有出路。這,才是現代化。
30多年了。這個市場上所有成功的大販子,所有的精彩、傳奇、成功和勝利——竟然都是他們(不點名也知道是誰們)以最后拋掉手里的郵票換成了鈔票為歸宿的。
這是個什么市場?活躍著怎樣一批人?能有多大的作為?還自詡文化產業、互聯網+?
小販小騙,大販子大騙。
坑一千騙一萬,便宜了幾個王八蛋。
當幾乎所有的管理層、莊、主力、機構、大中小散戶——當他們的全部投資理念、操作方式、盈利模式,原來都是以販子思維決定的賺一把就跑的全是以“出貨”+“跑路”為前提的為核心的為目的的時候,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紀念劉和珍君——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割肉者和僵尸戶。(528套牢一周年祭:都解了嗎?)
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沒有長足的進步?為什么一個啟動了30多年的市場,總是不能自拔?
現在大家都在期盼外圍資金、誘惑新開戶、做大經紀人吧?
但是,一句話說穿:如果你自己不改變,靈魂不革命,作為不現代,模式不先進,市場不穩定,誰來呢?來了怎么樣呢?來了后誰還來呢?
1、咱們的小農意識太濃厚。
賺點錢就置房子娶媳婦,不想擴大再生產。因為他家的地只有一畝三分。小富即安。
2、咱們其實都是販子。
買進賣出,倒來倒去,從馬甸到馬甲,都是為賣而買,即使是多買大買閃電掃盤,也是為了最終的賣。這就是農業社會主義的簡單再生產。
3、這樣的思維+這樣的人=這樣的電子盤
兩年過去了,電子盤這個新生命,每每都危在旦夕。說電子盤是新生事物具有無限生命力。這是一回事;說如果不革命不改革不變革,死掉的垮掉的爛掉的,即使您置身電子盤、您甚至是管理者、莊家、大戶,有一天會被淘汰掉,信不信這另一回事?
最后的問題是,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做馬云?做成馬云們那樣?
第一個原因,說是郵票本事的性質決定的。郵政開發生產,咱們就是炒作?刂撇涣嗽搭^。生產、流通、消費3環節,我們做的是流通。
這個說得過去嗎?
巴菲特最近過生日,他說要活100歲。多做幾年股神。巴菲特很有錢。但是更有名聲,更有品牌,更有資本(無形)。人家甚至把午飯做成了品牌。
誰說做流通(沃爾瑪)的,就只有跑路?
誰說資本(華爾街)炒作,就只能是“倒短”(短期行為)?
第2個原因,是大環境造成的。國家為了穩定,要求郵政運作好這個市場。但這個敗家玩意,沒有別的招法,一看市場火起來就擴大發行量砸。郵政自己的這個做法讓自己有多難受?大家都看到了的。
我通過觀察,發現郵政最糾結。
一方面,郵政特別注重品牌。從一輪到四輪猴,它在刻意的做事情,但就是不會做企業。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競爭的壓力。這一點是它永遠的硬傷。因此另一方面,除了行政命令控制好自己的渠道,它甚至和下游市場已經形成了很好的銷售(出貨)機制。但是因為它也是以出貨為目的,這就帶來了帶有基因性質的禍根。
沒有積累,沒有收藏,沒有沉淀,沒有消耗……
生產、流通、消費
沒有消費!
開的是國際玩笑!
現在好了,大肚子的電子盤成了消費場所,所有的郵票都進了電子盤。于是,就發生了從郵政印刷廠到電子盤的奇葩!
第3個原因。中國人往上數三代,全是農民。農村、農民、農業(三農問題)其實也是我們這個市場過不去的坎。
1、農的村,封閉。
互動、一塵、馬甸、盧工、南京、馬甲、福利特……開放嗎?聯系不?溝通多嗎?交際廣嗎?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也。
2、農業,簡單。
春種秋收。一年一度。就這么點地,這么點種子、這么點勞力,生產的規模在去年的基礎上重復進行。
一波一波的炒作、一茬一茬的割韭菜,一回一回的撈一把就跑也。
3、農民。我插過隊。我喜歡他們。忠厚中帶著狡黠,老誠中夾著油滑,樸實里摻著機警——像我們不?
怎么改變?
1靠時間。
2靠教育。
3靠失敗的打擊。
再說一遍:國家穩定郵政打壓+電子盤整頓日成必然+新開戶枯竭+電子盤經營的法律危機+2016年整個市場再沒有“井噴”、“3個100萬”等等字眼再流行——市場很郁悶、主力很糾結、管理者頭好大、全體參與者的錢包鼓了嗎?
如果沒有去年那么鼓了,就和有這個市場以來30多年的軌跡其實一樣了——折騰一把、鬧騰一回、火熱了一遭,落下的還是總是又是一地雞毛。
危機,從未有過的危機。
希望,仍然飽滿的不動搖的未來——來半個馬云,大家都做企業家,都做百年老店,完成由販子(騙子)到郵票大師+資本玩家+郵幣卡品牌戰略的革命。
有沒有這種可能?
挖掘個產品,進入流通,甚至和郵政生產(個性化系列),然后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賺錢、總賺錢、可持續健康發展到永遠?
其實很容易。
找個項目,制定個利潤指標,籌集點資金,招聘點人才,成立起公司,對它進行過程控制,年初預算+月度報表+年終結算。利潤提留來年擴大在生產。
這就是企業流程。
我們缺東西:賺了錢不再投入+過程被控制(不知道怎么就被神秘的控制了)+我們的公司沒有戰略(3年、5年、10年)+我們的人才就是販子+我們的資金沒有管理+我們的指標是老板拍腦袋想的掐自己指頭算的(我聽說操盤手背后站著的莊憑感覺在指揮)……
于是,我們建倉,我們托管,我們開盤,我們洗、砸盤最近又發明了“磨盤”呵呵……我們都難受,我們相互埋怨,我們不合理競爭,我們窩里反,我們罵街報警甚至要游街——這最后這個就是離死不遠了
中國郵幣卡——作死節奏(你游行一把咱們全回家)
呵呵
筆者不才,因為怕“回家”所以提供危機管理如下:
1、莊把自己的品種,進行項目管理。百度下。然后你就不是農民了。
2、電子盤管理層學會怎么做平臺。做大平臺。做真正的現代化平臺。學學人家馬云、王建林、董明珠……然后你就少了小農意識了。你那個盤子,就不再是封建土圍子了。
3、郵商學學東方鶴。主做什么?怎么做這個?從來不急功近利,打造個3、5、10年品牌……就不再總想著套別人因為要套別人自己可能被套(咱們市場上另一個大咖,被自己套死了沒有?)
散戶沒毛病,散戶很優秀,“散堅強”是這個市場的真正主力,是未來這個市場的真正贏家——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他們天天改變,他們每時每刻都在革命,能夠活下來的,賺到的、發財的、成長的、壯大的,沒準將來就是那半個馬云!
不革命,勿寧死。
劉志明
2016年勞動節于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