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欠資郵票是郵局用來向收件人補收欠付郵資的憑證。這種郵票是由郵局職員貼在郵件上的,郵遞員在投遞時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郵資。如寄件人忘記貼郵票,或所貼郵資不夠郵寄郵件的資費,郵局工作人員在分揀時發現后,便加貼上欠資郵票。l950年8月4日,為適應郵政業務發展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欠資郵票(第一組)》,全套9枚。孫傳哲設計。郵票面值分別為舊人民幣IOO元、200元、500元、800元、2000元、5000元、8000元、10000元(新舊人民幣的比值為1﹕10000)。圖幅尺寸規格15毫米×20毫米。郵票圖案均為齒輪及禾穗。藍色。凸版印制。齒孔12.5度。郵局全張枚數200(20×10)。華東郵政南京印刷廠印制。
這套欠資郵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的第一套欠資郵票,于1956年4月1日停止使用,原因是1955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幣制改革,改用新人民幣。按照當時的規定,自1956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舊幣面值郵票,自1956年4月1日起,停售舊幣面值郵票;自1956年4月1日起至6月30 日止,可用舊幣面值郵票兌換新幣面值郵票。在這套欠資郵票中,面值為舊人民幣800元的一枚使用量最多,故在停止使用之前,這枚郵票的新票已基本用完。集郵者要想配全整套欠1郵票,往往獨缺面值800元一枚,故造成這枚郵票的市場售價居高不下。有些不法分子為牟利,乘機偽造欠1全套郵票和單枚面值800元郵票出售,欺騙沒有鑒別郵品真偽經驗的集郵者。
那么,應該怎樣鑒定欠l郵票的真偽呢?
1、看紙質:欠1真品采用郵票紙印制,紙質白而細膩,比較堅韌;欠1偽品使用的紙顯得陳舊,紙質較差,纖維比較粗糙。
2、看版別和刷色:欠l真品采用凸版印制,質感強,票背面有凸版印制的痕跡;刷色純正,沉著,比較濃重;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圖案線條分明,文字清晰。欠1偽品采用膠印,沒有凸版印刷的質感,票背面比較平滑,無凸版印刷所特有的痕跡;刷色不夠純正,藍色比較淺淡;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圖案線條和文字均比較模糊(見圖1)。
3、看銘記:欠1真品中的銘記“中國人民郵政”、“欠資郵票”和面值字樣,字體筆畫都很清晰,不糊筆。欠l偽品中的銘記“中國人民郵政”、“欠資郵票”和面值字樣,字體筆畫模糊不清;有的字嚴重糊筆,尤其是繁體字“國”和“郵”字,筆畫多,有的地方模糊得分不出筆畫。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字中,真品和偽品還有一個明顯的不同點,即真品的第一筆比較筆直,而偽品的第一筆則呈括弧狀(見圖1)。另外,面值中的“圓”字,“口”下方的“貝”,因筆畫多,面積小,真品與偽品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4、看郵票圖案:欠1郵票中心圖案齒輪上的五角星和捆禾穗的綬帶,真品很規范,偽品則有些變形。尤其是捆禾穗的綬帶,真品左上第一條帶角長,右上第一條帶角呈細鉤狀;五角星的五個角不一樣大(見圖2)。
5、看郵票圖案四角的邊飾框線:欠l真品四角的邊飾框線,在四角交叉時又形成很規則的正四方形的方框飾紋;而偽品的方框飾紋則不呈正方形,有的變形成了圓形(見圖1、2)。
6.看(量)齒孔:欠1真品齒孔打得很規范,齒孔在一條直線上;齒孔為12.5度。欠1偽品齒孔打得不夠規范,齒孔大小不一樣,也不在一條直線上;齒孔為11度×13度。
據研究,在現今郵市上,欠l面值800元偽品至少有四種,為敘述方便,暫時將其分別稱為“甲種”面值800元偽品、“乙種”面值800元偽品、“丙種”面值800元偽品、“丁種”面值800元偽品。
那么,應該怎樣鑒別欠l面值800元郵票的真偽呢?
“甲種”面值800元偽品是利用欠l面值200元、500元真品,將面值中的陰文“2”、“5”字,用尖細的小刀和筆進行刮補,把“2”、“5”偽造成“8”字而成(見圖3),只要進行認真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用“2”、“5”偽造成的“8”字,雖然形似,但體態卻有區別;若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就會發現用尖刀和筆刮補的地方,紙起毛,筆畫也不整齊。
“乙種”面值800元偽品,是利用欠l面值800元真品在復印機上印制而成,墨色較深,圖案比較模糊。特別是這種偽品的齒孔,由于是用縫紉機打成的線式齒,很不規范,參差不齊,無法測量出齒孔度。
“丙種”面值800元偽品,是用欠1面值800元真品原大翻拍制版,采用膠印而成!氨N”面值800元偽品與真品的主要區別,詳見本篇前面鑒別欠l全套郵票真偽部分。
“丁種”面值800元偽品,是利用欠l面值800元真品舊票經變造而成的“新票”。這種變造票所用的舊票多為當時用鉛筆、鋼筆等劃銷票,偽造者將劃銷票的筆跡擦掉或消除掉,以舊充新,由于票是真品,故很有欺騙性。但是,只要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有下列兩點明顯的破綻:其一,票面顯得陳舊,無新票所特有的鮮亮光澤;其二,有筆畫和消除筆畫所留下的痕跡。
來源:《中國郵品辨偽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