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屬性的變化矛盾及對策 |
發布日期:12-02-05 17:00: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一塵 作者: |
bsp; 新中國1 重要 重要 萌芽 新中國2 非重要 主要 重要 新中國3 次要 重要 主要 三、郵票屬性的關系變化 分析上述簡表,可以看到: 1,在1973年以前,郵票的三個屬性還沒有都達到充分的地步。尤其投資載體的屬性還在萌芽的狀態。 2,新中國的第二時期,即1974——1998年的時期,是郵票屬性史上最好的時期,三個屬性的作用都比較完備,有使用價值,有收藏基礎的郵票成為投資的物資載體也比較自然,三者的內在關系,顯得比較和諧統一。 3,但在最近10年以來,這種內在和諧的屬性關系日益受到破壞。首先,郵票作為郵資憑證的日益削弱。展望未來,將不復存在或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其次,郵票的收藏價值受到削弱。市場的新增加對象越來越多,越來越快,越來越沒有收藏價值,(它原是郵票投資的物質基礎)第三,市場投資者和郵票原始供給者依然非常強烈的想把郵票作為投資載體。這樣郵票的屬性關系發生重大的變化,由和諧的三者關系,變成矛盾的兩者關系。一個沒有投資價值的郵票載體,卻要擔負起有投資價值的載體重任。 四、解決郵票屬性矛盾的對策 郵政和投資者有不同的思路。 首先,在郵政方面,必然要設法緩和郵票屬性的內在矛盾。一個已經沒有使用前景的郵票,郵政絕不會再讓它失去投資載體的價值。首要的目標是提高新郵的收藏價值,為此新郵票會“減套再減量”,而不是以前的“增套減量”。年均發行30套是近幾年的高量,很可能也是以后不會再見的高量。09年的預定發行量只有24套。迄今為止在實際上只增加了一套。這種新郵發行上的損失,可由二級郵品的開發來補償。 其次,理性投資者堅持收藏投資的觀念,選擇有歷史沉淀基礎的老票作為投資對象,使對象有一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