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執著的錢幣收藏愛好者 |
發布日期:10-06-22 08:35:4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作者: |
看看自己收藏的這些“寶貝”,傅老先生很有成就感。
給外孫女講述有關錢幣的知識。 古稀之年的老人,每天提著一個藍色編織袋,在泰城大街小巷遇見外國人后,就拿出一張寫滿英文的紙比劃著。拿到幾枚外國硬幣后,便小心翼翼地裝進兜里……這位老人可不是乞丐,而是一個已經收集了151個國家和地區錢幣的收藏愛好者、74歲的傅中璽。收藏外幣已近20年 12日中午,當記者見到傅中璽老人時,他正為自己剛剛收集到的兩枚面值一美分的硬幣制作“檔案”。記者在傅中璽的書桌上看到,書桌上擺滿了各種顏色、大小不一的錢幣。這些錢幣統一裝在藍黑色封皮的硬幣收藏冊里,在錢幣旁邊空白處的小紙片上,標示出相應硬幣的面值、國家和年代。 談起自己與外幣收藏的“淵源”,傅中璽說,上世紀90年代初,他的一些朋友經常出差去國外,帶回來一些剩余的外國錢幣送給他。時間長了就收集了一小盒,一次偶然的機會整理東西時翻了出來,感覺很有意思,就買了一個專門的硬幣收集冊將它們統一裝了起來。退休后,時間充足了,收集外國錢幣就成了他晚年的最大樂趣。1992年,在泰山頂,傅中璽遇到一個英國來的旅行團,于是心念一動,便主動上前和他們溝通,詢問是否可以交換錢幣用來收藏。正巧里面有一位學過漢語的英國女子。了解到傅中璽的目的后,轉身用英語向其他人說明了情況,隨后這個旅行團的人便爭相掏出不同面值的錢幣送給了傅中璽,還在筆記本上寫下了許多龍飛鳳舞的英文和簽名,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就是“reprot”。“這是‘支持’的意思,支持我一直把這個愛好堅持了下來。”傅中璽說。 為了3枚錢幣走了10公里 然而并不是每次收集的經歷都會如此順利,由于在大街上直接問人要錢幣,加上語言的溝通障礙,傅中璽多次被人誤解成乞丐,遭人拒絕、躲避甚至是白眼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2002年的一天,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