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的吸引力 |
發布日期:09-01-13 09:16:5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世博網1月12日消息:近日讀到一份調查報告,從一個側面了解到上海世博會目前在國際上具有的吸引力。
這是來自加拿大的信息。國家旅游局駐多倫多辦事處從2008年8月16日至9月20日,通過在全加拿大最有影響力的全國性英文日報《GlobeMail》(環球郵報)上刊登中國旅游形象廣告的方式,推出了“中國旅游吸引力”有獎問卷調查,并對結果加以分析,以期了解加拿大主流人群對中國旅游吸引物的認知和向往程度。
這個調查結果顯示,計劃未來3年去中國的加拿大人,最想游覽的地方和最想體驗的活動排名,名列前茅的是長城、北京故宮等等,上海都市(2010世博會)名列第九,領先于西藏、黃山、桂林、九寨溝等名勝景點。在目前尚無計劃去中國的,而根據了解,認為最有吸引力的中國旅游資源排名中,上海都市(2010世博會)名列第十一。在加拿大人最向往的中國旅游吸引物(綜合)排名中,上海都市(2010世博會)位居第十。
這個排名,上海及其將要舉辦的世博會居于比較中間的位置。作為一個上海市民,對此未免有幾分欣喜,感覺不錯啊!想想看,世博還有近500天才開幕,但已經成為老外比較有興趣的旅游吸引物,不是有點自豪感嗎?不過,據調查者的分析,從已去過中國和計劃去中國的受訪者看,實際上游客們大都會選擇上海,但作為選項,“上海都市(2010世博會)”并不靠前的原因,一是都市對于加拿大人來說確實吸引力不太大,二是其發出的獨特性信號不夠強烈,三是2010上海世博會目前的宣傳效果還不足以成為近幾年去中國的重要原因。
這樣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冷靜客觀地解讀這個調查結果,可以感知通過加拿大一國透露的信息,窺知國際社會對上海世博的態度,可以從中發現“地球村”的“村民”所釋放的一些很值得我們注意的信息。
其一,國際上,已經把上海和世博會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到上海就是要參觀世博會,要看世博會就要到上海。上海世博也確實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以,作為上海市民,理應盡快完全進入2010世博的東道主角色,把迎世博視作每個市民的責任,義不容辭地積極參與“迎世博行動”,從而讓上海世博更有吸引力。
其二,需要正視上海世博“發出的獨特性信號不夠強烈”的問題。所謂“獨特性信號”,我的理解就是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獨有的魅力、特別的色彩、鮮明的個性,或曰“獨此一家”的“特產”,能讓人家覺得非要親眼看看,非要親身體驗,非要“到此一游”。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可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蹴而就之效,需要我們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大力創新,不斷進取。
其三,應該全力加大對外宣傳,讓上海世博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目前,中國的聲音在“地球村”里很微弱,上海當然亦是如此。盡管在中國的城市中,上海的國際影響相對比較大,名氣比較響,但總體上仍然相當不足。所以,不僅官方需強化對外宣傳,而且也應該廣泛地展開“民間外交”,市民們,尤其是網民們,要主動向國際友人、國外網友說明上海,介紹世博,真誠地邀請他們多來上海旅游、400多天后來看世博。
其四,進一步廣泛動員市民為世博的籌辦獻計獻策,包括如何擴大上海的影響力、世博的知名度。可以開展創意大賽,不僅是如紀念品設計之類的實體性創意,更是“金點子”式的創意,尋找更多更妙把世人的“胃口”“吊”起來的訣竅,吸引他們按捺不住地向往到上海旅游,躍躍欲試想來參觀世博會。納群言、集眾智,上海的聰明人多著呢,借他們的腦袋必有成效。而從根本上說,上海的吸引力、世博的吸引力,正源于每個上海人的創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