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零碳館: 城市里的純綠色生活 |
展示場館:倫敦零碳館
展示地點:E區最佳實踐區北部案例區
展廳場景:墻體會發光,餐盤可以吃,舊水管做椅子,廢玻璃瓶當吊頂……這里的生活有點神奇,吃穿住用都是“無排放,無污染”。
帽子能排氣
這座兩層樓高的房子,其貌不揚,“內心”滿是環保時尚,依靠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能三種核心能源。它頭戴“風帽”,幫助室外冷空氣和室內熱空氣能完成熱交換,節約供暖能源;“身披”特殊熒光涂料,建筑白天儲存的太陽能在夜間釋放熒光,減少照明能耗。
一樓零碳會議廳里,散落著極具藝術造型椅子,其中不少是馬桶、洗手池、輪椅、算盤等生活廢品,經巧妙設計后,成功“轉型”為“椅子”。這些是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第九工作室師生,專門設計的“零碳”家居。
餐具會發電
如果餓了,走進餐廳,“零碳”美食一定讓你回味無窮,巧克力筷子、餅干做成餐盤……如果吃不掉,也不必勉強,用餐垃圾還有“二次生命”——被收集到生物能爐內,發電、發熱。
上海世博會展示的零碳館,是中國首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多角度、多層面地展示了中國和世界建筑節能減排的最新成果。該項目原型取自于世界上第一棟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區——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
零碳館建筑使用太陽能,被動風能以及地源熱能聯合驅動空調系統。該系統包括安置在屋頂上22個五顏六色的“風帽”。“風帽”隨風向靈活轉動,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的空氣源源不斷輸入每個房間,并將室內空氣排出,同時利用太陽能和黃浦江水給進入室內的新風降溫除濕。整個場館墻體采用外保溫,墻壁用絕熱材料建造。
館內所需電力,由建筑附件太陽能發電板和生物能,采用熱電聯供產生。其中,生物能熱電聯產主要是餐廳里的食品廢棄物和有機物質等,通過生物厭氧過程降解,產生電和熱。之后,廢渣還可用作肥料。
零碳也時尚
當然,陽光和水等“天賜良源”,也被利用得淋漓盡致。冬季,在建筑的南面,透明的玻璃陽光房保存陽光熱量,轉化為室內熱能。夏季,為防止陽光過分照射,采取外遮陽措施,營造室內舒適的環境。屋頂上的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建筑背面,借用漫射太陽光培育綠色屋頂植被,同時提供自然采光照明。屋頂收集雨水裝置,收集過濾雨水洗馬桶或灌溉植物,減少了零碳館對自來水的需求。
零碳中心中國區行政總裁、上海世博會倫敦案例零碳館館長陳碩:要零碳也要時尚,每個城市都有一座零碳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