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民瞄上“世博宴” 盼望多賺三五斗 |
上海世博會越來越近了,整天埋頭在農田里的嘉興農民王玉龍也蠻高興。昨天一大早,他就趕往位于青浦區白鶴鎮的生產基地,工人們正忙著給剛從桐鄉采摘的有機蔬菜進行質量檢測。自從公司正式被確定為世博會期間的農產品定點供應商后,他們每天發往上海的蔬菜量由過去的60噸提高到100噸,像西紅柿、西蘭花、蘆筍、芋艿等有機蔬菜都賣得很搶手。 世博會開幕日益臨近,浙江省的農業龍頭企業與種養大戶已瞄上“世博宴”,水里游的草魚、樹林里走的草雞、田里的有機蔬菜,都期待著成為世博會特供商品。 5萬家魚喜赴“世博宴” 魚吃什么、個頭大小都有講究 “雖然數量不多,但可以讓中外游客嘗到德清人養的魚,很高興!”看著自己飼養的2.5萬公斤草魚、白鰱、鯽魚等被作為即將開幕的世博美食來招待中外嘉賓,德清縣乾元鎮養殖戶蔡長根的語氣里洋溢著喜悅與自豪。 德清縣是魚米之鄉,水產養殖歷史悠久。蔡長根是鎮里有名的養殖戶,在上海郊區也承包了魚塘。去年下半年,經過世博會組委會的一番考察、檢測后,這些魚被指定為世博會供應水產品。 據從事養魚技術指導的乾元鎮水產輔導員范法初介紹,上海有關部門專門對蔡長根飼養的草魚等四大家魚進行了檢測。“要求非常嚴格,魚塘水質要好,魚的個頭大小中等,不要飼料喂養,多項指標都得符合。”蔡長根特意在魚塘邊租用了幾畝田,長出的草用來供應草魚。 湖州埭溪聯山村1000畝林子里,5000多只放養雞四處覓食。湖州三農禽業專業合作社社長何建明告訴記者,這些雞生產周期都在一年左右,吃的都靠林子里的蟲草,名副其實的無公害家禽。早在2008年,他就與上海東湖集團簽訂了3年的特供合同,該集團特供上海的很多高規格飯店,是世博會貴賓的下榻處。再過1個多月,他們其中的1000多只蟲草雞又將被裝入托運大車,擺上世博會貴賓的餐桌。 訂單+合作社模式 從世博里多賺三五斗 王玉龍是嘉興桐鄉蔬菜種植大戶,種菜經驗豐富。“可不要小看這些農產品,都是高附加值的。”王玉龍說,這些農產品都是從山東壽光引進的,比如蘆筍采用最新的栽培技術,硒含量較高,一切順利的話,開春后下種,兩個月便可收獲,屆時正值世博會開幕。他說,自從成為世博會期間的農產品定點供應商后生意越來越好,世博會期間將達到150噸。 如此大規模的蔬菜供應量,王玉龍聯合了當地12家農業蔬菜合作社,與700多戶農戶簽下訂單,形成“訂單農業+合作社”模式。他估算了下,僅去年有機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