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迪暢談申博:辦博是展現和諧發展理念的重要契機 |
近日,上海世博局綜合研究顧問汪均益率世博局研究中心、上海檔案館接收征集部相關人員,赴京就上海世博會申辦歷史這一話題,以錄像方式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長,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市長、上海市申博領導小組組長徐匡迪。
徐匡迪是上海市的老領導。他說,上海申辦世博會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有香港籍的上海政協委員提議舉辦世博會,時任市長汪道涵因而組織了一些專家、政府部門負責人對此進行研究,徐匡迪就是此項研究的參與者之一。1992年,徐匡迪任上海市副市長,專程去韓國大田考察1993年世博會的籌備情況。回顧這段歷史,徐匡迪說,這不僅是一個對世博會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世博會是展示人類發展理念的國際盛會;也是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過程——要有足夠的硬件來保證軟件的表現。到1999年,條件成熟了,上海正式提交申辦請示。
徐匡迪說,剛開始申辦時,還沒有提出今天的這個主題。當時對上海長遠發展的考慮是,如何避免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何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讓市民們過上共同富裕、和諧美好的生活;同時,作為一個特大型城市,在國家的振興進程中發揮作用。上海以這樣的戰略思考提出申辦世博會,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在談到今天我們如何看上海世博會的意義時,徐匡迪一再強調,上海世博會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2002年12月申博成功,當年11月中央召開了十六大,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以人為本,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方針。今天我們籌辦世博會,一定要認識到這是一個經濟、社會、文化、人文的綜合活動,是展現和諧發展理念的重要契機。要從這個角度理解和認識世博會,要組織、動員廣大民眾參與世博會、參觀世博會。
以錄像方式采訪參與申博的老領導、專家、相關人員,是上海世博局、上海市檔案館聯手從2009年7月開始的旨在為后人留下歷史資料的工作。迄今,已采訪了徐匡迪、葉公琦、蔣以任等三十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