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世博會錢幣現身拍賣會 |
發布日期:10-06-08 16:32:5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 |
5月中旬以來,錢幣拍賣不斷升溫,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錢幣專場拍賣會上,一批與歷屆世博會相關題材的錢幣受到追捧,來自廣州藏家的畢利士洋行錢幣以5200元高價成交。 據華夏國拍錢幣專家介紹,該枚錢幣正是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召開期間,組織中國商人參展的唯一代理英商畢利士洋行為方便展會華商出國特別發行的洋行代用幣。由于當時的畢利士洋行是完全的英資企業,負責設計錢幣的均是地道的“洋鬼子”,不熟悉中國文化,不通曉漢字,就將“畢利士洋行”幾個字造成了形似漢字的古怪形狀。據香港文獻介紹,該枚硬幣當時的最大發行量不超過15000枚,由于之后遭遇連年戰火,目前存世量不足3000枚。廣州藏家劉先生大約10年前從口岸交易中淘得一枚這樣的錢幣,只覺得上邊的漢字有意思,并不知道這段來由,只花了幾元買進。 記者從多家拍賣行了解到,目前世博會相關的各類錢幣備受關注,上海市的成交價格尤其高漲。上拍的世博概念錢幣主要有三類:一是中國各時代送去參加世博會展覽的硬幣或用于參加世博會結算的硬幣,主要集中在上世紀的前50年出品,也有近20年的新品,比如以上提到的“畢利士洋行”代用幣,根據其稀缺數量與歷史意義,價格參差不齊,貴的幾千元一枚,便宜的也有十幾元成交的。 二類是各國送去參加世博會的紙幣,比如本次參加上海世博會的100張不同面值的紙幣,整體上數量不算太多,價格升幅平平,追捧人數有限。最后一類則是具備歷屆世博會的各國政府出產的金銀紀念幣,也包括此次中國金幣總公司為上海世博會出產的兩組紀念幣,其短期升值速度最快。 從收藏價值上來看,第一類錢幣代表了歷史的傳承與轉折,存世量稀少,是比較適合長線收藏的老珍稀錢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