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黃金期貨自營業務 興業銀行“出師不利”? |
兩周來美元的持續走強和黃金的疲軟不堪,讓國內黃金期貨市場的主力多頭再也沉不住氣,于昨日紛紛割肉逃亡。其中,本月3日開始現身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主力合約Au0912會員持倉前20位排名榜的興業銀行,于昨日驟減多頭持倉近一半,達1001手,僅次于金瑞期貨2511手的當天多頭減倉量。 上期所每日收盤后公布的成交及持倉排名顯示,4月28日與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一起成為該交易所首批獲黃金期貨自營牌照的銀行類會員之后一個月(即本月3日),興業銀行已以主力合約多頭持倉636手開始嶄露頭角,并在以后的8個交易日內以日均新開倉200多手多頭的速度增倉至本周一的2340手,成為Au0912合約上僅次于金瑞期貨、江蘇文峰期貨的第三大多頭。 如按“99期貨網”對興業銀行建倉過程的跟蹤分析,當主力合約的結算價由3日的每克215元下跌至昨日的每克205元時,在商業銀行中第一個勇嘗螃蟹的興業銀行,昨日其多頭平均持倉成本在每克212元,即昨日興業銀行仍維持著近千萬元的持倉浮虧,而昨日1000多手的平倉盤亦兌現了約700萬元的平倉虧損。 不過,對于興業銀行黃金期貨自營業務“出師不利”之說不以為然的資深業內人士陳進華向CBN記者表示,機制靈活的興業銀行雖在黃金期貨等衍生性資產業務上表現相對激進,但考慮到其黃金期貨自營業務應為對沖其規模較大的紙黃金等理財業務頭寸暴露風險的需要,有限的期貨虧損甚至可以不值一提。 上海黃金交易所(下稱“上金所”)公布的上周行情簡報則顯示,在8日至12日內,興業銀行買入黃金總量1421公斤亦超出其賣出總量的1312公斤。不過,1月19日首家在全國范圍內向個人客戶推出以保證金方式交易的上金所黃金現貨延期交收(即Au T+D)產品的興業銀行,更令人驚奇的是,該行個人黃金代理業務量上周已名列上金所第二,僅次于中國銀行。但其個人黃金業務也在上周表現出買入總量2983公斤略超2952公斤賣出總量的態勢。 伴隨著大宗商品市場4月以來的回暖,上期所黃金期貨交投活躍,并因保證金、手續費等方面的優勢在與上金所黃金延期交收業務的競爭中占據上風。業內人士估計,商業銀行加大黃金期貨市場的自營業務也是必然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