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圓收藏越來越熱 |
發布日期:08-10-24 09:05:57 作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一毛錢的紙幣,五分錢的硬幣,三十年前的小人書,一百年前的銀圓……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里,這些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小玩意兒,正吸引著一群群忠實的擁躉。 “盛世藏寶”。這些小玩意兒、小愛好,如今可能帶來你意想不到的大機遇。一張極品綠背一角錢紙幣,價格已經上萬元;一些發行量極小的銀圓,報價已經超過六位數;即使很常見的第三套人民幣,價格也翻了一番。 不經意的小愛好、不起眼的小玩意里,也許就蘊藏著未來的財富。 花了一天時間,跑了三四個村莊,方曉敏只收購到一塊“袁大頭”。 “都到哪兒去了呢?”方曉敏很是不解。 失蹤的“袁大頭” 方曉敏是一名青年。春節前,他從外地打工回來,專門花了一番心思收購銀圓。 銀圓俗稱“洋錢”,由于以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圓居多,當地人更多地稱它為“袁大頭”。 在方曉敏的印象中,銀圓雖然不是特別多,卻絕不罕見,“每個村都有一些老太太,她們總能從箱子底層摸出幾塊‘袁大頭’來。” 有一個場景方曉敏記憶猶新。小時候,偶爾有一些銀匠來到村里,這些老太太拗不過孫兒孫女們的眼淚汪汪,就會拿出一塊塊“袁大頭”,排著隊伍,讓銀匠打成銀戒指。 然而,如今“袁大頭”卻突然稀罕起來了,方曉敏花了一整天時間,跑了三四個村莊,才收購到一塊“袁大頭”。而曾幾何時,流通在中國大地的銀圓數以億計。 可能被人家捷足先登,提前收走了。在一些地方,常常有外地人專門下鄉收購銀圓。無奈之下,方曉敏只好退而求其次,收購一些特定年份的硬幣,“在大城市里,有些硬幣也值錢。” 感到“袁大頭”難求的人不僅僅是方曉敏,還有25歲的風似默。 風似默從中學起就喜歡收集銀幣,“那時候一塊‘袁大頭’只要四五十塊錢,現在一塊品相好些的‘袁大頭’要價一兩百塊錢,而且越來越難收。” “運氣好的情況下,一個月能收好幾十個銀圓,運氣不好的話一個月只有幾個。” 千奇百怪的贗品 風似默還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收購銀圓,他在網上發帖子,或者QQ聊天,尋找賣家。 網絡確實很有效,招來不少賣家,“不過問題也是一籮筐。” “假貨太多了,”風似默告訴筆者,有時一個月下來,見到的真貨不過幾十個,假貨卻有好幾百個,“現在網上的貨根本不敢接,最起碼得看照片才能開始談價錢。” 贗品千奇百怪。風似默告訴筆者,以前造假技術低,“‘袁大頭’是真是假,光聽聲音就能聽出 |
上一篇:從銹斑辨年號錢幣真偽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