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收藏更重視收藏質量而非收藏數量 |
發布日期:09-05-26 09:01: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網絡 作者: |
收藏今勝昔 近年來,在收藏市場上,有不少文革期間紅色題材作品流通,但價格不會很高,這類作品市面流通價在數百至數千元不等,過萬元極少。在拍賣市場上,相對于諸如《開心佛》、《引蝠歸堂》等文革期間生產數量較少的題材,紅色題材價格相對低很多。個中原因是紅色題材當年是屬集體創作,作品沒有署名,沒有限量,注漿品多,盡管工藝和水平很精細,但增值潛力不大。2006年佛山京桂拍賣行拍賣一件國家級陶藝大師劉澤棉文革期間創作的作品,反映非洲解放運動黑人戰士陶瓷作品《起來》,叫價也不過20000元至40000元。國家級大師莊稼文革時創作的,反映紅旗渠作品《水來了》,叫價40000元至60000元。這些紅色題材價格與傳統題材相比,價格明顯還是偏低。 相對于過去,近年來,紅色題材的新作,特別是大師級的限量版新作很熱銷,如劉澤棉的《鄧小平像》、《開國大典》,黃松堅的《走向勝利》、《繼往開來》等限量版全部脫銷。記者了解到,黃松堅《走向勝利》一開始一萬元左右,現在已達兩萬元。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黃志偉認為,這主要是近來作者創作思路開闊了。以前的紅色主題作品,主要是為政治服務,千人一面,沒有多少創新的空間留給作者。而現在不同了,石灣公仔成為收藏界的寵兒,這就要求創作作品要有新意,對人物表情、情景有更高要求,更有藝術感染力,作者可以自由發揮,不拘泥于某種固定模式。黃志偉的《運籌帷幄》,毛主席右手夾著一支煙,左手叉在腰間,目視遠方,一副深思熟慮的神態。“如果是在以前,領導人手夾一支煙根本是不可能被反映到作品上的。” 重質不重量 目前紅色題材作品已從過去大量出產到現在少而精,這些精品大多是限量版,一個省級或國家級大師,創作的限量精品從數十件到上百件不等,價值自然更顯珍貴。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潘柏林告訴記者,今年前來詢問和訂購紅色作品的人特別多,像他的《運籌帷幄》,雖然現在還沒正式完工,但基本上已經被收藏者預訂一空了。潘柏林認為,主要和今年是建國60周年密不可分。“這些紅色主題的作品,仿佛回到過去,有一種親切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