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品與全品價差達百倍以上
本期鑒定者: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副秘書長肖展雄
讀者:請幫我鑒定這枚是不是金幣,什么年代的,價值多高?
鑒定:根據圖片做初步判斷,這枚是云南唐繼堯金幣,但由于神韻、風格、包漿都有問題,所以鑒定結果為存疑。如果是真的唐繼堯金幣,市場價大概是5萬元左右,存疑的幣就很難定價。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假幣出現,網上流傳的很多也是假貨。有的唐繼堯金幣確實是用金子材料仿的,雖然有的高仿品仿真程度可以達到八九成,但跟老金幣完全不是一回事。據了解,有的造假者會到拍賣行買真品,然后用電腦起模、排版。這種贗品對于新買家來說,往往有一定的欺騙性。
“老金幣比老銀幣更稀少,要收藏到好東西,眼光、運氣、財力缺一不可。”段先生收藏老銀幣多年,幾乎集齊了所有品類,搜羅范圍從清代到近代。據他所知,身邊不少藏友的收藏重點也開始由銀幣轉向金幣。他發現,收藏金幣在品相要求上的苛刻程度更甚于銀幣,普品和全品價差驚人:“這對于整體市場來說是一個進步,意味著我們逐漸向國際的金銀幣收藏標準靠攏。”
拍賣市場頻現老金幣
中國近代的銀幣品類繁多,其中不乏身價不菲的老精稀,而數量更少的金幣更是收藏市場的寵兒。在肖展雄看來,1949年之前發行的金幣應該都屬于老精稀:“可以說起步價是5萬元。”這個時期發行的金幣包括黃金樣幣和非流通紀念幣、流通紀念幣等,目前,唐繼堯的金幣相對來說知名度沒那么高。不過在云南,有收藏者就以唐繼堯的錢幣為專門收藏和研究的方向。
“唐繼堯金幣的存世量不能算多,但比銀幣、銅幣少得多,所以價值也低不了。”肖展雄告訴記者,近年中國嘉德、北京誠軒等多家拍賣行的拍賣會上屢現唐繼堯的金幣和銀幣,價格成為市場的風向標。如2011年上海泓盛以8.28萬元價格拍出一枚1916年唐繼堯正面像擁護共和紀念拾圓金幣。
好品相金銀幣多來自回流
拍賣市場上的金銀幣往往比市場的流通價高上一截,肖展雄認為跟品相有很大的關系。然而,不少買家會詢問他,品相那么完美的金銀幣真的存在嗎?“他們都質疑經過那么多年,流通紀念幣怎么可能會保存得那么完美,難道那個時候的人就已經有收藏的概念,并妥善保存這些貨幣嗎?他們認為,品相好的很可能是新仿品。”他解釋,其實品相完好的金銀幣中,幾乎有90%來自海外的回流,因為在國外,很多家族收藏者幾代人都熱衷收藏,而中國的貨幣繁多、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