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收藏市場低迷中漸趨理性 |
金秋是北京最美麗的季節,在這個美好時節已陸續舉辦18屆的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業已成為中外錢幣愛好者最為期待的“年度收藏盛宴”。雖然近期由于金價持續下跌,金銀幣市場走勢處在低迷期,但在10月11日至13日首次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13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上,錢幣愛好者參觀、品鑒、交流的熱度依然不減,觀展人數逾三萬人。有資深泉友,也有剛剛加入到錢幣集藏的“80后”新泉友。 與往屆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相比,此次展會呈現諸多新氣象,泉友們亦有諸多新體驗。香港收藏家陳景林說:“新展館寬敞、明亮,觀展過程,舒服愜意。”一位有點路盲的泉友告訴記者:“此次博覽會,布展簡潔,展位明晰,容易找到參觀目標。”“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更受泉友青睞,“主辦方設置開通的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不僅可讓現場觀眾互動交流,無法到現場的收藏愛好者,也可通過在線體驗方式參與相關活動”。 濃濃的文化味兒 本屆博覽會以“金鑄夢想,泉譜華章”為主題。如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理張漢橋所言,中國貴金屬紀念幣是“淬煉金銀、傳承文化”的載體,在記錄時代特征、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也寄托著廣大集藏愛好者的夢想;“金鑄夢想,泉譜華章”突出了2013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追尋集藏夢想、突出文化傳承、提升國際化水平、提高文化自信的特色。漫步展廳,撲面而來的,正是濃濃的文化味兒。 中國錢幣博物館推出的“中國古代錢幣與書法藝術展”,因其古典設計和濃厚古代文化氣息尤為引人注目,穿行其中,就猶如徜徉在我國歷史文化長河。 據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李明介紹,中國古錢幣文化與書法藝術有著密切聯系,古錢上文字的演變過程與傳統美學觀念相互輝映,形成一道獨特風景。該展覽主要以歷史書法的演變、錢幣幣文的特點為主線,表現中國兩千多年的貨幣文化和書法藝術史一脈相承的發展關系。為讓泉友對此有更直觀感受,配合展覽,中國錢幣學會企業方泉齋設計開發了《崇寧寶錢》。方泉齋法人代表王雪陽告訴記者,《崇寧寶錢》選用了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所鑄的崇寧通寶和崇寧重寶。錢文為徽宗御書瘦金體,鐵劃銀鉤,骨秀格滑,被世人稱為“宋代第一泉”;崇寧重寶,錢文隸書,古樸方正,嚴謹莊重。這兩枚古錢皆為真品實物,具有較高欣賞價值和集藏意義。而且,《崇寧寶錢》突破原有古錢收藏“實物標本”模式,古錢經過處理,收藏者可以上手把玩,近距離接觸感知古幣。為突出古幣之美,方泉齋布展,洋溢著濃郁的中國風格:用紅紅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