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金幣是不少國家的官方貨幣,而在現代,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紀念價值較高的投資收藏品。
在北京市菜百商場總店一樓的金幣銷售柜臺,記者見到顧客劉女士時,她正準備購買一套標價17500元左右的“2016版中國熊貓普制套裝金幣”。劉女士說:“去年12月份發行時,這套金幣的價格在16000元左右,不到半年時間,價格上漲了約10%。”菜百商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劉女士購買的這款金幣外,單套價格為4390元左右的“2016吉祥文化紀念金幣”也較受大家歡迎。
“收藏金幣首先需要關注黃金的價格。因為金幣價格會隨著黃金現貨價格波動,買在低點才能有助于利潤的最大化。”菜百商場投資部經理李洋說。另外,與購買黃金ETF、紙黃金和黃金期貨不同,收藏金幣不僅需要關注現貨黃金的價格,更需要關注一些具有收藏紀念價值的精品。
一般來說,決定金幣收藏價值的還有以下三個事項:一是題材。比如十二生肖題材在春節期間較受關注,三國演義、水滸傳和紅樓夢等一些文學題材的金幣受到部分收藏者的青睞。二是工藝。如鏡面工藝、噴砂工藝和鑲嵌工藝等,工藝的難易程度也能夠在收藏價格上有所體現。三是發行量。一般來說,物以稀為貴,發行量越少,未來升值的潛力就可能越大。
大連重山商品經營有限公司研究中心負責人張強建議,投資者可更多關注有面額的金幣。“具有面額的法定貨幣只能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通常情況下,其市場價格要高于普通金幣。”張強說。
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沈匯川提醒:“投資金幣的多為穩健型投資者,因為金幣投資不太可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收益,若占用資金過多,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可能會承受流動性壓力和投資損失的風險。”
溢價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指標。沈匯川表示,一般而言,金幣在交易時都會比其所用的材料價值高一些,金幣相比其所用黃金材料的溢價高出20%左右,是一個相對平均的標準,若溢價高達到50%以上,需要慎重考慮。
來源:經濟日報